事务进行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建国以后,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制定了“自传、自治、自养,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宗教工作方针,从1950年开始,各级人民政府陆续成立了宗教工作部门,专门负责宗教事务工作。政府支持天主教、基督教开展“三自”革新运动,使之割断了同帝国主义势力的联系,走上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道路。支持佛教、道教开展反封建革新运动,废除了宗教的封建特权和压迫剥削制度,妥善安排宗教上层人士的政治待遇和经济生活。
对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给予尊重,主要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正面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在自愿的基础上,对一些不利于生产力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原始宗教活动进行改革。
建立健全了爱国宗教团体,培养了一批宗教职业人员(从昆明伊斯兰教经学院、云南基督教神学院、云南上座部佛学院等三所宗教学院培养了一批中专、大专文化程度的宗教职业人员)。
现阶段,各地的宗教事务已初步做到“四个基本”:一是爱国宗教团体基本建立、健全。二是宗教活动场所的布局基本合理。三是宗教活动场所的民主管理组织基本上建立健全。四是正常的宗教活动得到保障,信教群众的正常宗教生活基本得到满足。
61不断加大对边境民族贫困地区的扶贫工作
质。
1952年,云南省委明确规定把民族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发展重点,建起了一批食宿包干的民族中学和民族师范学校。从内地选派了一大批优秀教师到边疆民族地区任教,深入村寨动员民族儿童入学读书,现在的许多少数民族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就是那时培养出来的。针对云南少数民族不通汉语、不懂汉文的实际,1956年,先后帮助哈尼、佤、苗等民族创制了文字,帮助傣、拉祜、景颇(景颇支系)等民族改进了文字,并在少数民族中推行民族文字和汉语言文字双语教学,受到各族群众的欢迎。
西双版纳州基诺山乡,解放前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1949年只有两所简陋的小学,而现在已有41所小学,已普及了小学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
达9913%。
41大力培养民族干部,争取、团结民族上层人士。—94
—
力度,帮助少数民族脱贫致富。
根据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云南从本省的贫困状况出发,制定了“七七扶贫攻坚计划”,
云南跨境民族问题与国家安全研究
逐步解决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温饱问题。1986年起,从省到各地州县相应成立了扶贫领导机构,专门负责扶贫工作。抽调一批干部到贫困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帮助当地制定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计划。开展科技扶贫,为贫困地区下派科技副县长及专业技术干部,指导扶贫工作。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培训当地群众学习生产实用技术。省级机关及领导以身作则,带头实行挂钩扶贫。地州县市的领导也都确定了自己的扶贫点、联系户,挂钩扶贫工作基本做到了“挂县扶乡抓村带户”贫困地区实行优惠政策。:的特困县,“九五”50,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对人均纯收入300元以下的贫困户,免征农业税;从1996年起,对扶贫攻坚乡每年保证一定数量的省调控尿素、地膜等。
71民族保卫和宗教保卫工作卓有成效,维护了边境民族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
建国以来,公安机关国内安全保卫部门在其它职能部门的积极协助下,依照宪法、法律及有关政策的规定,运用专门力量和专门手段公秘结合地开展情报、侦查、保卫工作,及时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信息,破获了一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案件,打击了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妥善处置了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各类群体性事件及社会热点问题,保卫了国家安全,维护了民族团结和边境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
(二)不足之处:
11跨境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同内地其它
件读书———文盲率越高———越穷。边境民族地区的交通、能源、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城市建设滞后,有些村寨至今未通自来水、通电、通路,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经济上处于贫困甚至赤贫的状况。×县的一个村寨发生火灾,烧毁了17户人家,,17户人家的财1000元。
,群众,民族教育的发展是空前的,但是,仍有较大差距,落后是惊人的。跨境民族地区的“山”、“散”、“穷”等因素极大地制约着民族教育的发展。跨境民族地区经济落后,财政困难,教育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教育条件普遍较差。群众家庭经济困难,
难以负担子女读书费用。民族教育的分散,使民族儿童就学十分困难,入学率和巩固率都不高,导致跨境民族地区文盲率较高,劳动者素质偏低,各种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制约了经济的发展。此外,由于文化素质偏低带来的愚昧无知使部分民族群众缺乏正确的分析辨别能力,极易受骗上当,误入歧途,引发违法犯罪行为,酿成事端。
31培养民族干部的工作存在许多问题。
第一,民族干部的数量与民族人口的比例不协调,民族干部在各民族中的分布不合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等民族,其民族干部占本民族人口的比例比较低。
第二,民族干部的结构不合理。一般干部多,担任一线领导的少;党政干部多,科技管理干部及专业技术干部少,高级专业技术干部更少,全省各类专业技术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的比重不到20%;虚职干部多,实职干部少。
第三,民族干部整体文化素质偏低,难以适应现今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文化水平偏低,民族干部普遍存在着见识少、胆子小、思想不够开放、组织领导能力不强、商品意识与竞争意识差、办法不多等不足,行政能力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薄弱。
第四,民族干部来源渠道狭窄,使经济文化本来就落后的少数民族的民族干部队伍难以发展壮大。
第五,对培养民族干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民族偏见在干部工作领域中仍然存在。
41少数民族地区的立法工作滞后,执法工作
—95
—
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并有逐渐拉大差距的趋势,跨境民族群众仍处于贫穷与落后的境地。
跨境民族地区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差、开发较晚的原因,工农业基础薄弱,原始农业仍占相当比重,工业落后。迄今为止,云南跨境民族地区仍然是全国工业生产最落后的地区之一,云南至今还有600多万人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其中贫困程度较深的300多万人主要集中在跨境民族地区。这些地区面临着仅靠自身力量和国家的一般扶持均难以解决的贫困恶性循环问题:在物质生产方式上表现为越穷———越乱耕乱垦———越穷;在人口繁衍中表现为越穷———越超生———越穷:在经济建设中表现为越穷———国家投资越少———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大———越落后;在文化教育上表现为越穷———越无条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学习云南跨境民族问题与国家安全研究(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