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系统正常工作时,给水流量应随蒸汽流量迅速变化;汽包水位正常时,给水流量和主汽流量应基本相等。
稳态品质指标:±25mm。控制系统的执行器不应频繁动作。
水位定值扰动(60mm):过程衰减率ψ=0.7-0.8。稳定时间小于5分钟。 机组启停过程中,汽包水位控制的动态品质指标:在30%负荷以下单冲量
方式运行时,允许动态偏差为±80mm;在30%-70%负荷范围三冲量控制运行时,允许动态偏差为±60mm;70%以上负荷,控制指标见表1。 7.3过/再热蒸汽温度自动控制系统
包括对过/再热蒸汽温度的自动控制以及控制方式间的无扰切换、偏差报警、超弛功能等。 7.3.1静态试验
在已经确定控制策略并经过组态检查后,进行系统静态试验。 通过信号源或DCS软件依次模拟系统各个输入输出参数,主要参数包括:过/再热蒸汽温度、导前温度,然后投入过/再热蒸汽自动,模拟系统真实工况下的动作状态。
静态试验的主要检查项目有:自动控制系统是否实现无扰切换、系统各项切手动条件是否正确可靠、自动投入后调节器输出方向是否正确、系统各个超弛回路在自动情况下是否动作正确、系统内各项参数预设值是否符合要求、系统画面显示是否正确且操作是否可靠、系统投入后趋势曲线是否满足要求等等。控制方式间的无扰切换、偏差报警、MFT/RB超弛功能。 7.3.2特性试验和要求
7.3.2.1过热蒸汽温度动态特性试验
试验内容主要包括二级减温水扰动下主蒸汽温度、二级导前温度动态特性,一级减温水扰动下中间点温度、一级导前温度动态特性等;试验在70%和100%两种负荷分别进行,各不少于两次。
置减温自动于手动,在机组运行工况稳定的情况下,手动一次阶跃关小(开大)调节门开度,幅度以改变10%减温流量为宜,记录主蒸汽温度变化情况,待温度稳定在新值时结束试验。 7.3.2.2再热蒸汽温度动态特性试验
试验包括尾部烟道控制挡板摆动下的再热蒸汽温度特性试验、再热减温水扰动下的温度动态特性;试验在70%和100%负荷分别进行,每种负荷下试验次数不小于两次。
7.3.1.3减温水调门特性试验
减温水调门特性试验,置调节于手动状态,在机组运行工况稳定的情况下,手动单方向间断的开大旁路调节阀,每次10%,直到全开,然后再以同样的方式关小,直到全关。每次减少和增加操作都必须待流量稳定后进行。 试验中,若出现减温水流量过大可能使汽温低于允许范围时,为了保证机组安全,应改为在不同运行工况按上述方法分段进行特性试验。为了防止汽温超越允许范围,试验过程中应加强监视,发现汽温越限严重或失控应立即中止试验,运行人员手动调节阀门直到参数稳定。
减温水调节门应满足以下质量要求门全开时的最大流量应满足锅炉最大负荷的流量要求,并有10%的裕量。
调节门全关时,漏流量应小于调节门最大流量的10%。
调节门特性曲线的线形工作段应大于全行程的70%,回差不大于2%。 调门的死行程小于全行程的2%。 7.3.2.4尾部烟道控制挡板摆动试验
尾部烟道控制挡板在热态下要求其机械部分动作灵活、无卡涩。 7.3.3动态投入
在以上工作完成后,确定过/再热蒸汽温度自动外部条件满足(信号、回路、系统等),投入过/再热蒸汽温度自动。
根据机组实际运行状况温度自动在负荷70%-100%MCR工况下投入。检查系统各个变量正常后,由调试核准运行人员操作投入自动,投入后密切观察投入效果,待稳定后进行定值扰动试验并记录曲线,根据自动调节效果调整自动参数直到调节品质优良为止。 汽温控制系统的品质指标(70%-100%MCR)
稳态品质指标:过热汽温±3℃、再热汽温±4℃。执行器不应频繁动作。 过/再热汽温给定值改变±5℃时,过程衰减率ψ=0.75-1;稳定时间小于20分钟。
协调控制方式下品质指标见表1
7.4炉膛压力/送风氧量自动控制系统
包括对炉膛压力/送风氧量的自动控制以及控制方式间的无扰切换、偏差报警、超弛功能等。 7.4.1静态试验
在已经确定控制策略并经过组态检查后,进行系统静态试验。 通过信号源或DCS软件依次模拟系统各个输入输出参数,主要参数包括:炉膛压力、总风量,送风出口压力、氧量。然后投入自动,模拟系统真实工况下的动作状态。
静态试验的主要检查项目有:自动控制系统是否实现无扰切换、系统各项切手动条件是否正确可靠、自动投入后调节器输出方向是否正确、系统各个超弛回路在自动情况下是否动作正确、系统内各项参数预设值是否符合要求、系统画面显示是否正确且操作是否可靠、系统投入后趋势曲线是否满足要求等等。包控制方式间的无扰切换、偏差报警、超弛功能。 7.4.2动态投入
在以上工作完成后,确定炉膛压力/送风氧量自动外部条件满足(信号、回路、系统等),投入炉膛压力/送风氧量自动。
炉膛压力/送风自动可以在机组并网前进行试投,投入步骤为由调试确定投入条件,运行操作首先投入单侧自动,待稳定后开启或关闭另一侧风机执行机构5%-10%,观察自动调节效果,良好后再投入另一台风机自动,稳定后进行定值扰动以及前馈量扰动试验,根据记录曲线调整参数或控制方式,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炉膛压力/送风氧量自动可根据不同负荷状况分别进行以上试验,确保自动能够在大范围内满足调节要求。 炉膛压力控制系统品质指标(70%-100%MCR)
稳态时指标:±100Pa
炉膛压力定值扰动(扰动量±150Pa):过程衰减率ψ=0.75-0.9;稳定时间为小于1分钟。
机炉协调控制方式下指标见表1
风量氧量控制系统品质指标(70%-100%MCR)
氧量稳态品质指标:±1%
燃烧率指令改变时,风量应能在30s内变化,氧量在60s内变化。 风压定值扰动(扰动量±150Pa):过程衰减率ψ=0.75-0.9;稳定时间为小于50s。
7.5一次风压自动控制系统
包括对一次风压力的自动控制以及控制方式间的无扰切换、偏差报警、超弛功能等。 7.5.1静态试验
在已经确定控制策略并经过组态检查后,进行系统静态试验。 通过信号源或DCS软件依次模拟系统各个输入输出参数,主要参数包括:一次风压力,机组负荷指令等。然后投入自动,模拟系统真实工况下的动作状态。
静态试验的主要检查项目有:自动控制系统是否实现无扰切换、系统各项切手动条件是否正确可靠、自动投入后调节器输出方向是否正确、系统各个超弛回路在自动情况下是否动作正确、系统内各项参数预设值是否符合要求、系统画面显示是否正确且操作是否可靠、系统投入后趋势曲线是否满足要求等等。包括控制方式间的无扰切换、偏差报警、超弛功能。 7.5.2动态投入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实用文档热控MCS系统作业指导书(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