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 二期至辅汽联箱减温水调节 二期至辅汽联箱蒸汽压力调节 贮水箱至热井水位调节 发电机氢温调节 轴封压力调节 轴封温度调节 密封油箱液位调节 汽机转速调节 汽机负荷调节 低旁压力调节 低旁温度调节
套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投入时间
说明
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
第 13 页
共 40 页
7.MCS试验内容和步骤 7.1协调控制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负荷指令设定、机炉主控、压力设定、频率校正、RB等控制回路。 7.1.1 系统静态试验
在已经确定控制策略并经过组态检查后,进行系统静态试验。 通过信号源或DCS软件依次模拟系统各个输入输出参数在机组70%-100%MCR的工况,主要参数包括:汽包压力、主蒸汽压力、一级压力、功率、汽轮机调门反馈、汽轮机转速、燃料量、总风量等信号,然后依次投入燃料量控制、锅炉主控、汽机主控、协调控制、RB等控制回路,期间模拟CCS投入、各个RB的触发信号模拟系统真实工况下的动作状态。
静态试验的主要检查项目有:自动控制系统是否实现无扰切换、系统各项切手动条件是否正确可靠、自动投入后调节器输出方向是否正确、系统各个超弛回路在自动情况下是否动作正确、协调系统与锅炉侧其他自动控制系统通讯信号是否正确可靠、系统内各项参数预设值是否符合要求、系统画面显示是否正确且操作是否可靠、系统投入后趋势曲线是否满足要求等等。
7.1.2 被调节量动态响应特性
协调系统投入前,在机组大负荷试运阶段进行以下试验。
机组负荷对汽轮机调门的响应特性试验:保持锅炉燃烧率不变,阶跃(快速)改变汽轮机调门开度,记录负荷和主蒸汽压力的变化。
机组负荷对燃烧率的响应特性试验:该试验在70%~80%负荷段进行,保持汽轮机调门开度不变,阶跃(快速)改变锅炉燃烧率,记录负荷的变化。
根据以上试验结果,对比机组设计参数对协调控制系统内预设参数进行修正。
7.1.3系统动态投入
机组在进入大负荷试运阶段后,经过观察和检查协调控制系统各个输入输出信号正常稳定符合要求,机组重要辅机工作正常且能达到设计要求,机组其他主要自动控制系统已经投入且调节品质良好,确定以上条件后开始投入协调控制系统。首先投入燃料量控制系统,根据当时工况依次投入D、E、A、B、C给煤机为自动状态,期间进行给煤量扰动等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调整参数,直到试验结果达到要求。
投入锅炉主控为自动状态,进行主蒸汽压力扰动等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调整参数,直到试验结果达到要求。
投入汽机主控为自动状态,进入炉跟机协调控制方式,进行小范围负荷扰动试验,据试验结果调整参数,直到试验结果达到要求。切换到机跟炉协调控制方式,进行负荷及压力扰动试验,据试验结果调整参数,直到试验结果达到要求。 7.2给水控制系统
包括各个工况对汽包水位的自动控制以及各种控制方式间的无扰切换、偏差报警、方向性闭锁功能。 7.2.1 静态试验
在已经确定控制策略并经过组态检查后,进行系统静态试验。 通过信号源或DCS软件依次模拟系统各个输入输出参数在机组各个阶段的工况,主要参数包括:汽包水位、主蒸汽流量、给水流量等信号,然后依次投入给水旁路自动,给水泵A、B、C勺管自动等控制回路,期间模拟各个给水泵的启停信号观察控制回路的切换,模拟系统真实工况下的动
作状态。
静态试验的主要检查项目有:自动控制系统是否实现无扰切换、系统各项切手动条件是否正确可靠、自动投入后调节器输出方向是否正确、系统各个超弛回路在自动情况下是否动作正确、系统内各项参数预设值是否符合要求、系统画面显示是否正确且操作是否可靠、系统投入后趋势曲线是否满足要求等等。包括各种控制方式间的无扰切换、偏差报警、方向性闭锁功能。 7.2.2特性试验
在自动投入前,根据不同工况进行以下试验 7.2.2.1汽包水位动态特性试验
给水流量扰动下汽包水位动态特性试验:保持机组功率不变、锅炉燃烧率不变;给水控制打手动,手操并保持在下限(-150MM)水位稳定运行2分钟左右;一次性快速改变给水调节机构开度,使给水流量阶跃增加15%额定流量左右;保持其扰动不变,记录试验曲线;待水位上升到上限(+150MM)水位附近,手操并保持在上限水位稳定运行;一次性快速改变给水调节机构开度,使给水流量阶跃减少15%额定流量左右,保持其扰动不变,记录试验曲线,待水位降到下限水位附近结束试验。
重复上述试验2-3次,分析给水流量阶跃扰动下汽包水位变化的飞升特性曲线,求得其动态特性参数ε(飞升速度)和τ(延迟时间)。 7.2.2.2给水旁路门特性试验
给水旁路门特性试验,置给水调节于手动状态,在机组运行工况稳定的情况下,手动单方向间断的开大旁路调节阀,每次10%,直到全开,然后再以同样的方式关小,直到全关。每次减少和增加操作都必须待流量稳定后进行。
给水旁路门必须满足以下质量要求
旁路门全开时的最大流量应满足30%机组负荷下的流量要求,并有10%的裕量。
调节门全关时,漏流量应小于调节门最大流量的10%。
调节门特性曲线的线形工作段应大于全行程的70%,回差不大于2%。 调门的死行程小于全行程的2% 。 7.2.2.3给水勺管特性要求
根据机组带负荷后的实际工况,观察给水泵在勺管不同开度下的给水出口压力和给水流量关系特性,必须满足以下质量要求:
液压联轴器的调速范围应达到25%-100%。 勺管实际开度和反馈应一致,其回差小于2%。
在调速范围内,泵出口给水压力和给水流量特性应符合制造厂技术要求。
7.2.3给水控制系统的动态投入
在以上工作完成后,确定给水自动外部条件满足(信号、回路、系统等),按阶段投入给水自动。
7.2.3.1机组冲车并网带初负荷阶段投入给水旁路自动。检查系统各个变量正常后,由调试核准运行人员操作投入自动,投入后密切观察投入效果,待稳定后进行定值扰动试验并记录曲线,根据自动调节效果调整自动参数直到调节品质优良为止。
7.2.3.2机组负荷大于30%以后,根据实际工况投入勺管自动。投入步骤如上,当系统两台泵运行时,进行给水流量扰动试验,观察记录曲线,并调节参数直到调节品质优良为止。观察另外一台泵备用后,备用泵勺管跟踪状况,确保跟踪正确无误。 7.2.3.3给水控制系统的品质指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实用文档热控MCS系统作业指导书(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