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AB作文结构有不同的写法和陷阱,我们对AB命题方式要有深刻透彻的理解。如科技与人文。如12年国考地市级的“技防和人防”:技防是指利用技术设备去防灾,人防靠主观能动性、居安思危的意识,防患于未然的思维去防灾。技防和人防二者关系:技防很重要,但是出现很多问题,很多设施年久失修、硬件设施起不了实际作用,但是人防漏洞比技防更严重,人防不好操作,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防灾意识差,如不会使用灭火设施、不会逃生、疏于对防灾设施的检测等。
(3)技巧:不管是在申论客观题还是作文题中遇到引号的名词要解释。
2010年国考申论省部级真题
(四)参考给定资料,围绕“海洋的保护与开发”,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思想深刻,观点明确;
(2)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畅达;
(3)总字数900~1100字。
【分析】
(1)保护:是指生态文明的问题,是对生态效益的维护;开发:是指经济发展问题,是对经济效益的维护。
(2)此篇文章讲的是生态和文明的关系,分析生态和经济、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生态良好都很重要,因为题目要求思想深刻,所以分析题目中二者的关系很重要。
(3)思想深刻一出现,文章就要有思想深度,要把重点放在分析上。
(4) 当题目同时出现A、B两个关键词,要解释下A、B本身代表的含义。如保护是指要维护生态健康和生态文明,开发要促进海洋经济发展,要有发展思路,要挖掘海洋经济效益。海洋的开发与保护实际上是讲要统筹好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绿色是指生态,发展是经济。 解释二者的关系。套路一:A很重要,B很重要。如保护很重要,开发也很重要。套路二:A对B的关系,A对B起决定性/基础性作用,B对A起XX作用。如保护对开发起基础性作用,没有环境何谈发展,环境是最基本的。经济的发展是环境保护的物质保障,可以更好的促进环境保护。套路三:笼统谈,AB是相互依存、相伴相生、相互促进、互不可缺的关系。
(5)具体采用哪种套路写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题目中没有严格要求的可以笼统谈,如2012北京。对于题目要求见解深刻、有思想性和独立见解,要稍微展开分析更保险,如2010省部级的“海洋保护与开发”。突出分析:在篇幅和字数上进行强调和展开分析。2013年国考申论省部级真题
(五)“给定资料6”中的题字“岁月失语,惟石能言”能触发人们许多思考和感悟,请参考“给定资料”,以“岁月失语,惟石能言”为题,写一篇文章。(35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内容充实,语言畅达;
(4)800~1000字。
【分析】
(1)首先要解释下“岁月失语,惟石能言”的意思,点出“石”的意思,“石”是指文化遗产。第一步点题,“岁月失语,惟石能言”既包含物质文化遗产又包含非物质文化遗
产,要根据题目和要求写作。题目要求“思想性”提示要分析,即展开AB结构分析,A很重要,B更重要。
(2)非物质文化遗产比物质文化遗产更重要。
2013年国考申论省部级真题
(一)“给定资料2”中的文章作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见解。(15分)
要求:全面、简明。不超过250字。
【分析】
(1)“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说明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更重要。
(2)二者关系:物质文化遗产很重要,岌岌可危,如长城、故宫保存不完好,许多物质文化遗产被盗取在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重要,但受到更多的误解和委屈,如有人说它像皮影戏,无法登大雅之堂,不需要重视。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非物质文化遗产帮助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3)方法:客观题抄关键词和要点,作文抄关键的观点和思想、想法。要根据材料和题目要求进行答题。
学生原文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在雄浑的贺兰山前,一副古朴岩画激荡着作家F的思绪,他不禁发出“岁月失语,唯石能言”的感叹。的确,逝去的光阴被镌刻进一副副古朴岩画中,他们代表着我们的过去,代表着中华5000年文明,我们要重视文化遗产保护。
我觉得,“唯石能言”的“石”既包括文化遗产又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必须以保护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举。
重视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反观现实,常常叹息:大理的千年古城楼在大火中消失殆尽;游客在故宫大缸上刻字;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万里长城也因“碍事”被顷刻间湮灭。这些事件的背后,是文物保护“让位”于经济发展,是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是管理不善监管不严,更是人民的保护意识差。试想,如果没有历史古迹,证明我们从哪里来;没有古建筑,
延续城市的记忆,我们将会失去归属感,失去独创性。保护物质文化,重在保护其原真性,一方面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不文明者列入“旅游黑名单”;另一方面,政府摆正政绩观,为历史建筑让道,也为延续民族精神营造良好环境,自上而下,培育人民讲文明重保护的物质文物保护意识。
与物质文化相比,非物质文化由于其无形的特征,在现实生活中更容易流失,一旦毁灭,无法再生。
婚礼习俗“洋化”;村村寨寨的活动没人张罗;流行歌曲取代了地方戏;动画片挤走了民间故事和皮影戏……曾经活跃在人们当中的民俗文化,现在似乎只存在在于文献里;曾经的生活娱乐项目,如今却成了记忆。非物质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她是一座桥梁,连通着过去与现代,代表着民族精神,延续着炎黄血脉,失去它,将失去文化自信,失去民族自豪感。保护非物质文化,我们在行动!
保护非物质文化,创新发展模式是关键。川菜成为大学生选修课,花木兰走进好莱坞,鹤溪生产的缸砖成为外交佳话。无数的例子告诉我们,传统文化要想获得生命力,增加其活力,要在其形式上,传播方式上,发展模式上创新,在保持精华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科技,现代生活元素,现代生产技艺,让民俗文化焕发新的光彩。
保护非物质文化关键要体现其内在价值,去粗取精。妈祖文化名扬四海,成为连接大陆与台湾乃至世界的纽带;儒学传遍世界,每到一处,都将为树立正义和平,团结友善的中国形象做贡献。可是现实中,老人摔倒扶不扶,媒体负面传播,重击道德底线;不少地方斥供奉有道德污点的“名人”,曲解文化甚至扭曲文化,必将是对文化的重创。何以去流弊,除顽疾,解众忧?惟有重塑文化价值,重申文化精神。发扬儒学“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八,活结合,重申精神内涵,守住文化的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公务员考试2015.10.08申论专项之AB式作文结构 李梦圆 (讲义+笔记)(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