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
工科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
一、培养工科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背景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学生非常重要的基础课。近年来发现,高数考试的挂科现象越来越严重,在针对这些挂科同学的访问中发现,挂科的普遍原因主要有在理解题目、数学符号、数学图形等方面感到困难。另外,在平常的学习中,许多同学也反映数学阅读理解能力较差,从而影响到学习质量,逐步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注重学生数学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因此,为进一步发现并解决数学阅读存在的问题,提高理工科学生学习数学阅读能力,我们展开了对工科大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实验研究。
(二)问题的提出
1、数学教育的现状
2、时代的发展的需要和要求
3、导致数学阅读能力差的因素
4、提高数学阅读能力的措施
(三)已有的研究综述
1、国外对数学阅读的研究
1954年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创变了“程序教学”,编写了“程序教学”和开展实验;同年,日本的公文式教学(也就是阅读教学)开始了他的历史;1956年,国际阅读协会成立; 英国在1991年公布的GCE大纲的数学课程总目标第七条款是“培养阅读和理解数学文章的能力”,四年后,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口头或书面数学交流以及阅读和理解数学的能力。2000年美国NVTM(全美数学教师协会)发表的数学课程标准认为数学具有四个方面的社会目的。第二个就是: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前苏联强调,在组织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使用教材,即在教师讲解之后,让学生阅读课文......”
2、国内对数学阅读的研究
1965年中国学院心理研究所根据程序教学在我国实验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班级集体和个别化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即采用启发、阅读、练习、知果、小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1989年武汉大学一些院系正式阅读学作为选修课。我国朱永祥、杜晓新就小学阶段运用元认知理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进行过一些实践研究。许世红、罗华将学生的阅读方法分为四种类型:机械接受式阅读、意义接受式阅读、意义指导发现式、意义独立发现式阅读。
3、我国对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的已有研究
许世红、罗华老师采取了“课前预习——课堂讲解——深入阅读——练习巩固”的教学进行了阅读教学实验;浙江雄城中学的张红提出了感知数学问题——形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模式;江苏省泰兴市的洋思中学简历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数学模式,1998年胡理华在《浅谈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中提出性3个方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给学生阅读机会、按阅读水平分类。2002年徐琴在《指导学生数学阅读的十结合》全面总结了知道学生的数学阅读的十种方法。
4、对数学阅读方式的已有研究
(1)精读与略读
我国诸多学者邵光华、辛自强等等都谈到了数学阅读要精读而不能略读,因为数学既有高度精确性和抽象性,在阅读过程中除了感知外还要进行一系列的思维处理。
教育研究
(2)主动阅读和被动阅读
数学阅读按阅读心理机制可分为被动和主动。被动式先通过阅读书本,获得结论再思考,这样往往容易形成学生惰性心理,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很多数学者倡导主动阅读。
(四)研究意义
1、有助于工科大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发展及学生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及数学思维、表达、交流能力的提高。
2、有助于培养学生提取、整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有助于数学教科书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基本概念界定
(一)数学阅读的概念
数学阅读是读者从数学书面语言中提取意义的心理过程。具体来说,数学能力是指围绕数学问题或相关材料,以数学思维为基础和纽带,用数学的方法和观念来认知、理解、汲取知识和感受数学文化的学习习得活动。包括文字、数学符号、术语、公式、图表等。
(二)数学阅读的特征
数学语言具有简洁、无歧义的特点,但数学符号往往内涵丰富,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语意转换频繁,要求灵活。
(三)数学阅读能力的界定
1、文字理解能力
2、图表的分析能力
3、数学符号的阅读能力
4、数学术语、公式的掌握情况
5、数形结合的阅读能力
(四) 影响阅读的因素
1、学生对数学阅读的观念不强,重视程度不高
2、缺乏阅读兴趣
3、阅读习惯
4、数学概念的定义理解
5、数学公式的记忆
(五)相关性分析(制定量表进行测量)
假设这些因素对数学阅读能力的影响的比重(由重到轻)分别是阅读习惯、对数学阅读的观念不强、缺乏阅读兴趣、数学概念的定义理解、数学公式的记忆。
三、培养工科大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目的
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能否更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步骤与方法
本实验是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11级电子信息工程59人为被试(班级的人数有一定的自然变动),实验周期为一年。实验前做一次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测试,实验后在做一次数学阅读能力测试。
前测试卷为***,后测试卷为****。
教育研究
数学阅读能力测量量表:本量表是根据文字理解、图表的分析、数学符号的阅读、数学术语、公式的掌握、数形结合等有关数学阅读能力的表现形式所编的数学阅读能力情况测量表(见附件一)。
施测方式:采用几天施测方式。
自变量:阅读习惯、对数学阅读的观念不强、缺乏阅读兴趣、数学概念的定义理解、数学公式的记忆等因素。
因变量:实验结束后对比前后成绩高低。
无关变量:教师水平,教学环境、学生的配合情况、、教学的时间长短、测量量表的难易各不一等因素。
变量控制:在实验过程中尽量消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遵循的原则:创新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三)实验过程
以测试法为主,辅以观察法。
1、广西师范大学11级电子信息工程数学阅读测试卷
(1)测试方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公务员考试数学阅读能力的研究实验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