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证人证言的证明力问题探究(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9-24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刑。即便是违反交通规则、酗酒之类鸡毛蒜皮

的小事,也都可能成为重新被羁押的理由。如

果证人被袭击,他们将首先被作为重点怀疑的

对象,受到调查。

自保护证人计划实行以来,已有超过

7500个证人和9500多家庭成员受到保护,联

邦共耗资4亿多美元。各州所付出的保护证人

费用每年基本也都在几百万美元以上。[2]

(一)立法规定

1、证人的主体资格

证人是指应当事人的调查和人民法院询问或传唤到庭作证的人。 [3]我国《民事诉讼法》

第70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知道案情主要指证人直接感知到的案

情。即指证人必须是借助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等感知器官感知案情的人。”

[4]最高人民法院《民诉证据若干规定》第53条规定:“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为证人。待证事实与其年龄、智力状况或者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

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作为证人。”通过这两个法律规定可以看出,在我国,要成为民事诉

讼中的证人,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证人必须了解案件真实情况。证人证言是证人对案件有关真实情况的感知的陈述,要具有一定的客观真实性,他的资格既不取决于法官的指定,也不取决于当事人的选择,而是由于证人的亲历性所决定的。第二,证人必须具有能够正确表达的能力。如果证人虽然了解案件真实情况,但由于自身的生理或心理问题,无法将案件事实情况表达出来,也就无法达到作证的目的。第三,证人必须能够认识作证的法律后果并有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能力。我国法律有明确的规定。我国《民法通则》第11条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12条规定:“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不满十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第13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完全

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

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2、证人的权利与义务

权利义务的规定是证人证言制度中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其二者是不可分离的,证人义务的实现需要证人权利的保障机制来发挥其

作用,为证人规定更多的权利,是为了他能够更好的履行义务。“证人是为了协助司法机关查明案件事实而参与诉讼活动,各国法律为了保障证人能客观、充分地提供证言,都赋予证人一定的诉讼权利,同时也要求证人履行一定的诉讼义务。”[5]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民诉证据若干规定》第54条第3款规定:“证人因出庭作证而支出的合理费用,由提供证人的一方当事人先行支付,由败诉一方当事人承担。”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0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这是现行法律关于证人出庭作证的唯一规定。“证人出庭作证义务要求证人在法庭审判日亲自到庭陈

述,接受法官和当事人的询问。”[6]

3、证人的保护

要想真正调动起证人出庭作证的积极性,必须加大对证人的保护力度,然而,我国立法上有关证人保护的专门条款确极为缺少而且

是抽象的。“法律对证人及其家属缺少保护规定,当人身受到威胁时,对打击报复行为,目前刑法只追究构成刑事责任者,而对威胁、侮辱、打骂证人及其家属行为缺少法律制裁规

定。”[7]

4、证人作伪证的法律后果

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关于证人作伪证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并未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民事诉讼法》第102条规定,对伪证行为可以根据情节轻重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是处罚民事诉讼中证人作伪证的唯一法律依据。

(二)司法实践

1、证人出庭作证率低

在我国证人出庭作证率低一直是困扰我国司 法实践的一大难题,近年来,民事司法实践中, 人不出庭作证的情形似乎呈上升的态势。据 统计,某地1998年民事经济案件的证人出庭

率不足10%。[8]证人拒绝出庭作证不但损害了当

事人的质证权,也使得案件事实难以查明,

损害了法律的威严,还阻碍了我国司法改

革的进程。

2、书面证言的广泛使用

因为证人出庭作证在庭审总数中所占的

比例极小,导致书面证言在庭审中被大量

使用。书面证言的不规范性、使用中的随

意性、虚假性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民事案件

审判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民事诉

讼法》第70条、最高人民法院《民诉证据

若干规定》第56条对证人可以提交书面证

言的情形做出了规定,当证人具备法律规

定的五种情形,并经人民法院的许可,证

人可以提交书面证言。然而,在民事审判

实践中,法院对于证人是否具备法律规定

的五种可以不出庭情形并不进行实质的审

查,随意发挥其自由裁量权,造成只要证

人提交书面证言,法院就认定成为一种审

判的惯例,这不但剥夺了当事人的质证权,

也是造成大量冤假错案的原因之一。“为了

解决书面证言存在的上述问题,昆明市中

级人民法院(我国审判方式改革试点法院)

从两方面对书面证言作出限制:一是规定

书面证言必须附有证人的有效身份证明及

证人作证能力的证明,否则无效。二是书

面证言未经双方当事人认可的,不能单独

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9]

四.对我国目前证人证言证明力问题现状的理解及建议

(一)现阶段民事诉讼中证人证言证明力的现状 在现阶段,由于我国法律规定不足的原因,证人

证言的证明力在民诉法里规定的几种证据里面是最弱的,这严重影响了其在诉讼中证明作用的发挥。究其

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

1.从取证角度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70条规定:“凡是知道案

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证人的作证义务,或者说提供证言的义务,通过该条的规定,成为证人必须服从国家司法权的义务。民事诉讼法作此规定的目的,毫无疑问与确保查明案件真实的目的是相关联的。因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公务员考试证人证言的证明力问题探究(2)在线全文阅读。

证人证言的证明力问题探究(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gongwuyuan/124942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