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有的船都行在水上时,总有船会相遇”
成名未久,有人爆料安意如书中一些段落涉嫌抄袭。与一些抄袭判赔而不道歉的青年作家相反,虽然许多人认为安意如只是没有标明资料出处的借鉴,但她很快就在自己的博客中诚恳道歉,最终取得了对方的谅解。
“我现在想,那时我刚刚出名,是内心火焰正盛的时候。在这样一个时候给我泼了冷水,让我适时冷了下来,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而内心也因此变得更坚强。很好。”虽然她不愿意提及,但只要被问及,她敢于坦诚。
她很快拥有了大批拥趸。“大多数是18~24岁的年轻人,女孩子多一些。当然我也遇见过奶奶级别的粉丝——有朋友跟我说,把我的书拿回家,奶奶一直霸占着。”因为她的文字,很多人开始疯狂热爱古诗词,热爱纳兰容若。
可是你想不到,安意如自己却并不那么热爱纳兰容若。“他自视过高,受的磨难太少,总是为了不能经天纬地而闷闷不乐,却不知道自己并非这样的人才。不就是工作不对口么?”
“那你为什么选择写他?”
“我喜欢李白,喜欢苏轼,所以绝对不写他们。如果太喜欢了,我怕自己好的也说好,不好的也看得璨若烟花。”
她并非没有软肋,甚至会比别人更多,但这个外表羸弱的爱穿旗袍的温婉女子,内心强硬,更懂得如何用强硬包裹自己的柔软。或者说,这叫做精明。
你更想不到,这个似乎行走都困难的女孩,每天的生活有多么世俗和热闹。她不讳言写作给自己带来了丰厚的物质回报,并对财富的管理有着明确长远的打算。她会算计,算计得坦然。她呼朋引伴,对自己房子的不满甚至因为客厅不够大,“多过六个人,就不能吃饭了。”中午起床,在家门口吵吵嚷嚷的咖啡馆处理公务,然后在这个城市的各个笑语喧哗的角落现身,深夜回到家,这才回到她的写作时间。
夜深人静之时,她扭亮台灯,写下的依然是清丽的文字。2009年,她的新书《观音》出版,这是一本关于元杂剧的赏析类作品。她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生僻冷门的领域,她试图从世俗的故事中寻找被埋没的、更洁净纯真的文化和道德,它们是属于这个民族至为根本的东西。在扉页上她写了这样一句话:“戏写世道人心、人生百态。戏也是音,观音,观世间疾苦,声声入耳,一一在心。”
下笔之前,她也料到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
“元杂剧知名的有一百多本,还有不知名的无数本,当中有不少题材重复,内容相似的,我将其过滤了,我磨磨蹭蹭地将元杂剧看了又看,确定要写哪些剧,在我确定要写十个剧之后,还分析了它跟京剧的传承,顺便把京剧的相关剧目找出来看,有全本的看全本,这会儿是名正言顺过足戏瘾。
与唐诗宋词不同,元杂剧是冷门中的冷门,在网上想找两本详细阐述元杂剧剧情剧目的书都难,更别提什么观点和借鉴了,《观音》对元杂剧的阐释是故事性的,不涉及观点和文献的引证。
前两年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带火了昆曲,2008岁末的《梅兰芳》又让京剧热再度升温。安意如正推她的《观音》。她坚持说,这是巧合。“或者说不期而遇,当所有的船都行在水上时,总有船会相遇。也许,当你不刻意去迎合潮流时,潮流反而会因你而来。作家,最重要是想好自己该写什么东西,如何写好,坚持努力不让读者失望。其他的,不用想太多。”
不仅仅是千山万水,而我在路上
长得很“江南”的安意如喜欢喝茶。如果自己在家,她总要自己泡茶喝。选择新鲜的茶叶、温杯、烫壶、掌握水的火候,琐碎,又能让人感觉到生活的情趣,回归本心。在家里,安意如有一套很好的茶具,但旅行时她却很少带茶壶,而是带一只马克杯。她觉得茶壶的损坏会让自己心疼,“用的时间长了,你会和它有一种相依为命的感觉。有时候物和人一样脆弱,有时候物可能比人更为可靠。人有时对任何东西好,其实也是对自己好。”
如果时间允许,安意如会在秋天前把大部分事情处理完,这样,秋天到来时,就可以出外旅行了。她很开心写作这个工作给她带来的附加价值——有足够的时间像自己喜欢的李白一样畅游千山万水。每年,安意如都要在旅行上花费大量的时间,短则三四个月,长则七八个月,她说自己很不习惯一直呆在一个地方。
每次旅行,安意如常常都是独自一人。这种执著,或许和小时候的经历有着某种关联。从懂事开始,母亲就对她说,我越不放心你,越要让你出去。我把你养在家里,我的不放心就永远打消不掉。她知道,父母不想自己变成一只笼中鸟。同时,由于身体的残疾,她自己也对远走高飞有一种近乎偏执的坚持。
因为旅行,残疾的她甚至和户外圈的很多著名人物都是铁杆朋友,他们愿意带着她徒步探险,不仅仅因为她美丽并且有趣。“我不找事,态度诚恳,什么样的路程,什么样的艰苦,我都能自然接受。”
其实,她自自然然接受的,不仅是千山万水的旅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高考作文素材——安意如(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