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主要的降水类型,
(4)台风雨:特点:强度很大,多为暴雨,且伴有狂风、雷电。典型分布地区:夏秋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26、降水的时间变化。
(1)全年多雨型:“热雨”——2000毫米;“温海”——700~1000毫米。 (2)冬季多雨型:地中海气候——300~1000毫米。
(3)夏季多雨型:“热草--﹤1500mm;“热季”--﹥1500mm;“亚季”—1000mm,“温季”—500~1000mm,“温大”--300mm。
(4)全年少雨型:“热沙”——﹤200毫米;“苔原、冰原气候”——﹤250毫米。 27、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⑴赤道多雨带:年降水量2000毫米左右,分布在赤道及两侧,全球降水最多地带,对流雨为主;因为气温高,海面广,形成赤道低气压带,以上升气流为主。
⑵副热带少雨带: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下,分布在副热带大陆西岸和内陆(也可说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因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空气,以下沉气流为主,所以降水少,加上气温高,使其蒸发旺盛,因而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形成干旱、半干旱区的沙漠
地区。此地带的大陆东岸,受夏季风、台风等影响,降水丰富。
⑶温带多雨带: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降水较多,以锋面雨、气旋雨为主;分布于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受西风带控制,东岸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⑷极地少雨带:年降水量300毫米以下,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下沉气流,降水少。可以说是地球绝对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但因气温低,蒸发量小于降水量,所以仍是湿润地带。 28、主要的气象灾害:
是指因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发生的时间 发源地 台风 夏秋季节 热带洋面或副热带洋面 影响地区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天气变化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全国范围 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全国范围 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 除青藏、云贵、海南外的广大地区 大风、雨雪、冻雨 暴雨涝灾 旱灾 春夏秋 寒潮 秋末、冬季、初春 蒙古、西伯利亚 台风灾害防御措施:加强台风监测,及时发布台风预报或警报,及时组织大家做好抗台风工作。
暴雨涝灾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对暴雨、洪水进行监测,提高预报正确率,减轻洪涝灾害损失。
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或滞洪、蓄洪区等)。非工程措施: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旱灾防御措施:①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的生态环境;②种植耐旱作物;③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
寒潮防御措施: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提醒有关部门做好防寒准备。 29、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臭氧)、酸雨(SO2、氮氧化物) 30、温室效应
(1)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CO2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2)滥砍滥伐森林——光合作用减弱——CO2相对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
(3)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纬受损,高纬受益,使适宜种植业生产地域缩小,粮食减产。)
(4)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区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坏。
31、绿化的环境效益:
(1)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2)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3)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界上水稻种
植业主要分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高考地理复习资料(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