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三圈环流(垂直分布)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循环图
⑤气压带、风带(水平分布) 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北撇南捺”) ⑥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窗口要避开东南方向;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窗口要避开东北方向。
(3)气压带与风带影响下的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赤道多雨带 副热带少雨带 温带多雨带 极地少雨带 受控气压带与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西风带和副极地低压 极地高气压带 大气运动状况 上升为主 下沉为主 多锋面气旋活动 下沉为主 降水多少与类型 多对流雨为主 少、大陆东岸例外 多、锋面雨与气旋雨 少 (4)由于直射点的季节移动,引起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图1-9
冬季
夏季
图1-10
图1-11
18.北半球冬、夏季节气压中心——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海陆分布下气压带、风带特点:
①南半球基本上呈带状分布,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占优势
②北半球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分布,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海陆相间分布 A夏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B冬季: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季风环流
①.概念:风向在一年内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②.东亚季风最显着的原因:位于世界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最大海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最大。
③.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 季节 风向 源地 成因 性质 比较 分布 寒冷干燥 冬季 西北风 蒙古、西伯利亚 东亚季风 夏季 东南风 太平洋 冬季 东北风 蒙古、西伯利亚 南亚季风 夏季 西南风 印度洋 海陆热力差异 温暖湿润 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温暖干燥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地区 高温高湿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④季风的影响:季风的共性特点:雨热同期;降水量季节变化大,易有旱涝灾,宜兴修水利。
⑤东亚的两种季风气候及各自分布区(以秦淮一线为界);各自气候特点 A--温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北季风区;冬干冷;夏湿热 B--亚热带季风气候:秦淮以南季风区;冬温和少雨;夏湿热 C--东亚两种季风气候的冬夏季风风向相同,成因相同
D--注意季风区城市工业布局中大气污染企业的分布(盛行风的垂直郊外)。 E--季风区是世界上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地区
19、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1)雨带的移动:
①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华北春旱,东北春汛) ②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雨(准静止锋) ③ 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 进入“伏旱”(反气旋)
“南亚撇 东亚捺”
④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2)雨季: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3)旱涝灾害:
①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 ②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2)
(2)雨季: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3)旱涝灾害:
①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 ②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
③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20.锋面天气系统的特点
(1)概念:两种性质不同气团之间的交界面
(2)锋面的特点:①狭窄倾斜的过渡地带;②两侧温度、湿度差别大;③附近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
(3)锋面系统的分类及天气 分类 冷锋 概念 过境时天气 过境后天气 实 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云层加厚、大风、多气温湿度降低、气压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团移动 雨雪天气 升高、天气转晴 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 初夏(6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冬半年,贵阳多阴雨冷湿天气。 暖锋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云层加厚、多连续性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团移动 冷暖气团势均力敌或地形阻挡长时间阴雨连绵 在一个地区摆动 降水 雨过天晴 雨过天晴 准静止锋 注意:
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21.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天气系统的特点
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由于低压(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形成云雨天气,而高压(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形成晴朗天气。
(1)低压(气旋)系统
气旋的气流在水平方向上从四周流向中心,使气旋中心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被迫上升。空气在上升过程中温度降低,其中所含水汽容易成云致雨。所以每当气旋过境时,云量就会增多,常常出现阴雨天气。夏秋季节,在我国东南沿海经常出现的台风,就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
(2)锋面气旋
地面气旋一般与锋面联系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锋面气旋是我国中高纬度地区常见的天气系统,冬半年在我国东部地区十分常见,除整体自西向东移动外,还应注意比较冷锋与暖锋的移动速度。如果冷锋移速较快,则冷锋附近形成较窄的雨区,并伴有大风降温;暖锋雨区较宽,持续时间也较长。若冷空气势力很强,冷锋便追赶暖锋,直至暖空气完全被抬升,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被冷气团占据,气温明显下降,云和降水逐渐消失,天气以冷、晴、干为主。
一般气旋是辐合上升系统,特别是锋面上气流上升更为强烈,常常产生云、雨,甚至有暴雨、雷雨、大风天气。一个成熟的锋面气旋的天气模式是,气旋的前方是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的降水天气,气旋的中部(两锋之间)是暖锋控制下的晴朗天气。 (3)高压(反气旋)系统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高考地理复习资料(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