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的“尤其”二字所指的内容相矛盾。
D项“增产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提高抗病毒能力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根据汉语语法的特点,我们可以知道“不是??而是??”表明这个句子是对照关系的并列复句,意在强调“研究目的”的唯一性。原文的表述是“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用“除了??还??”强调“增产”和“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能力”都是“研究的目的”。
3.筛选和比较
科技说明文的阅读主要考查的是信息的筛选和分析比较的能力。说得通俗一些,就是“找”和“比”两个字。“找要找准”,就是一下子抓到重要的有效的信息,不要遗漏。答题时可以准备一枝铅笔,在搜寻信息时标上记号。比如试题中有ABCD四个选择分肢,要求在阅分读材料中寻找相同(或不同)的,我们就可以在阅读材料中的相应的信息下面用铅笔划上横线,注上A′B′C′D′,以便比较。一棵树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比较是认识事物的最有效的手段。“比要比‘狠’”是说分析比较必须彻底,能够透过现象,从本质上分析比较出两种事物的异同。
请看1996年高考科技说明文中的一道题:
4.对于ALCELL工艺,佩蒂和邓肯森发表了各自的看法。下列对他俩看法的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佩蒂认为该工艺能降低造纸成本,是一种无污染的技术,邓肯森对此持有相同的看法。 B.佩蒂认为该工艺清洁、无污染,降低了造纸成本,但邓肯森并不完全同意这种看法。 C.邓肯森认为该工艺容易掌握,利于建造新造纸厂,但佩蒂并不完全同意这种看法。 D.邓肯森认为该工艺对造纸原料要求低,利于环境保护,佩蒂对此持有相同的看法。 此题的答案是A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把文中所有的佩蒂和邓肯森的话,摘录在下面:
①该公司董事长佩蒂说:“这是未来之路。用酒精制造纸浆意味着出现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技术。”
②佩蒂说:“建造一座新的纸浆厂要耗资10亿美元,而且它要求木材供应源源不断。如有ALCELL工艺,只要耗资源3.5亿美元就能建造一个工厂,并使工厂不停地运转,所需木材供应量较小。”
③他(佩蒂)又说:“那意味着一个工厂一天生产350吨而不是1000吨纸浆。”
④林业产品分析家邓肯森说:“从环境方面来说,它比较清洁,而且小型厂这个概念将会使建造新纸浆厂变得较容易。
B项“佩蒂认为该工艺清洁、无污染,降低了造纸成本,但邓肯森并不完全同意这种看法”前一个分句与原文意思相同,后一分句的意思在邓肯森的话中根本找不到依据。
C项“邓肯森认为该工艺容易掌握,利于建造新造纸厂,但佩蒂并不完全同意这种看法”,原文是佩蒂的说法在前、邓肯森的说法在后,佩蒂根本无法对邓肯森的说法做出评价。 同样的道理,D项“邓肯森认为该工艺对造纸原料要求低,利于环境保护,佩蒂对此持有相同的看法”也不能成立。
下面笔者以自己设计的模似题为例,具体演示一下科技说明文的阅读的过程:
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人体免疫细胞能发现并杀死被感染的细胞而不伤害健康的细胞,其机理一直困惑着人们。科学家最近初步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被感染的细胞能发出信号向免疫细胞求救。
美国马里兰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最近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人体细胞中大都含有肽,它是细胞健康状态的标志物。细菌或病毒侵入细胞后会破坏该细胞①,同时自己也
3
分解繁殖。这时肽分子就会与细菌或病毒碎片结合。这样,附近的免疫细胞就得到该细胞②受感染的信号,然后通知其他免疫细胞一同将受感染的细胞及其中的感染物杀死。
该科研小组是利用X射线晶体分析法发现这一奥秘的。他们选用了能诱发某些白血病的HTLV病毒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免疫细胞T细胞中发现了这一病毒的受体。当肽分子与该病毒③残片结合后,就会激发附近的T细胞上该病毒④的受体,从而使T细胞发挥作用。科学家说,T细胞上含有上百万个不同的受体,利用它可发现大量细菌或病毒并将受其感染的细包杀死。
1.文中有两组划横线的“该细胞”和“该病毒”,它们之间的关系是(2分)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答:( )
2.第二段中,“它(肽)是细胞健康状态的标志物”的意思是(2分) A.人体细胞在健康状态下,其中才会有肽分子存在。
B.肽在细菌或病毒入侵后能发生求救信号,维护人体健康。 C.人体在健康的状态下,细胞内含有的肽相对较多。 D.肽分子能将入侵的细菌或病毒分解并与其碎片结合。 答:( )
3.下列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向免疫细胞发生求救信号的是人体细胞中的肽分子。
B.肽分子与细菌或病毒的碎片结合后,会激发T细胞内肽的受体。 C.最终杀死细菌或病毒的是T细胞中的细菌或病毒的受体。
D.T细胞中的受体,不仅杀死了细菌或病毒,还杀死了受感染的细胞。 4.对本文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马里兰大学科研小组发现肽与T细胞合作的奥秘,是利用了X射线晶体分析法。 B.科研小组发现,肽分子向T细胞发出求救信号的方法是激发T细胞内存在的 受体。 C.科学家说,能发现并杀死各种不同的细菌或病毒的T细胞上的受体有上百万个。
D.一些科学家说,发现细菌或病毒,杀死被细菌或病毒感染的细胞的是T细胞内的受。 答:( )
[参考答案]1.C 2.B 3.B 4.C [解题思路]
1.“该细胞”和“该病毒”前面都有限制词“该”,所以第①个“该细胞”和第②个“该细胞”,是一样的;第③个“该病毒”和第④个“该病毒”,也是一样的。
2.“它(肽)是细胞健康状态的标志物”的意思是“肽在细菌或病毒入侵后能发出求救信号,维护人体健康”。
A项把因果关系倒转了。是肽“维护人体健康”,而不是“在健康状态下才会有肽分子存在”。
C项也是犯了同样的错误,应是“有肽在,人体才会健康”,而不是相反。 D项是从肽分子的功能方面说的,不是对题目中那句话的直接的解释。
3.B项“肽分子与细菌或病毒的碎片结合后”,激发的是T细胞内病毒的受体,而非肽的受体。
4.C项“能发现并杀死各种不同的细菌或病毒的T细胞上的受体有上百万个”一句可借助语法分析发现歧义。是“杀死病毒”还是“杀死受体”,没有说清楚。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高考科技说明文的阅读(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