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世界的一部分;自然界是客观的。
38.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39.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客观存在)
40.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41.人是由古猿发展而来的,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4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三个的基本要素:地
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43.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44.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
45.哲学上的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46.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47.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48.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49.宏观物体是机械运动的载体
50.运动的特点: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51.静止的特点: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5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运动的统一
53.只承认相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4.离开物质谈运动属于唯心主义;离开运动谈物质属于形而上学 55.原理:A.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B.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56.方法论(怎么做?):
A.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否则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B.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
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57.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A.尊重客观规律是充分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B.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58.意识:
本质:客观存在大脑的反映
是什么?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劳动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一切事物都有反应特性 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生物的反应形式
59.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60.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61.意识的形成既离不开人脑,又离不开被反映的客观存在 62.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63.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就不能产生
64.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各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65.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66.意识活动的特点: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B.意识活动具有自主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67.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还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68.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类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69.每个人的意识都是有限的,整个人类的认识发展是无限的
70.意识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71.意识的能动作用:
A.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要求我们要自觉
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自主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C.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E.意识活动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F.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72.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依据: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 是物质的反映)
B.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C.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依据: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D.二提倡二反对,即:
我们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我们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我们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志意主义
我们要反对片面强调的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遁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73.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必须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 74.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75.实践的基本要素: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
76.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以及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的规律制约的,具有客观性
77.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78.人类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践活动
79.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80.(为什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81.(为什么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客观事物自身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个要求的就是实践
82.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就是实践;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83.方法论要求:A.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B.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C.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84.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不断深化。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高考思想政治复习资料(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