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必修3第三课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 北京市第四十(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1-09-24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D.外来文化的入侵总能为中国文化的发展注入活力 【答案】A

4. 孔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

( )

A.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B.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

C.儒家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

D.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答案】A

【评价建议】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文化传播就在身边,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但是缺乏对文化传播的理论层面的认知。因此,在本课教学中要注重回归生活,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理性认识文化的传播,通过发现—感悟—提炼的过程,理解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手段,并践行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评价中要

注意从学生的观察、表达、分析、解说等多个能力维度入手,肯定和鼓励学生的学习表现;同时引导学生投入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来,从多个层次评价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补充材料】

“东学西渐”和 “西学东渐”

东学西渐是一个和西学东渐互相补充的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但在一百多年的“西学东渐”潮流之前,即16至18世纪,世界上却发生着与之相反的交流,即“东学西渐”。东学西渐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东学西渐”的过程,是和欧洲的社会变革过程统一的。他们逐步完成了对中国文化、哲学、社会制度的引进,进行了社会变革和改造。欧洲也由此而发达。因此,泰戈尔说“东方教会了西方一切”!

公元16、17世纪以前的欧洲,在文明的发展中与中国有很大的差距。他们向中国文明的学习先从科学技术开始,这不仅包括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还包括陶瓷、园林、冶金、造船、桥梁、纺织、文学、哲学、兵法、音乐、中医学、行政管理、军事技术和兵法等。之后,又逐步深入到文化,即价值观、思想和道德,再就是哲学,进而对中国社会制度的理性思考。

当时的欧洲,封建领主制的统治本身,已出现了矛盾,一方面,各诸侯国之间开始争夺霸权。为了争霸,就必须加强实力,但欧洲诸国的办法不像中国历史上诸侯那样,以“耕战”发展农业为主,而片面发展商业为主;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天主教罗马教廷的“宗教改革”,强调教徒的个性和自由,反对教廷及其分支机构的统治。西方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的“东学西渐”,就有了内在的驱动力,他们想通过学习中国的先进文明,以增强国力,并冲破天主教的专制。

中国是创造了先进文明的大国,后因自身的保守而处于衰落之中。从郑和的既无军事又无经济目的的航行以后,中国的明清两代四五百的时间内,由巩固集权官僚制度而生的保守势力,严重抑制了社会的变革,文明基本上停滞不前。直到在社会变革中吸纳、改造从中国引入的文明和制度因素而发达了的欧洲列强,又反过来以武力侵略中国时,中国人才被动地意识到自己的衰落,并由一部分先进分子倡导变革,开始向西方学习,中国才从停滞中走向新的进步。

这就是“西学东渐”的发端和过程。

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其虽然亦可以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学术思想的传入。

在这段时期中,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最初的拒绝、排斥,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由来华西人、出洋华人、各种报刊、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作为媒介,以澳门、香港、其它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西方的哲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应用科技、史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

最值得一提的是,最近二十多年的“西学东渐”,是真正促使中国全面走向富强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融合了新的“东学西渐”而进行的。

温家宝《在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的讲话》

中国和欧洲的文化都源远流长,共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早在1000多年前,中国的商品和文化就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南欧国家。公元13世纪,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就来到中国。16世纪末,西班牙人门多萨写的《中华大帝国史》一书,是西方第一本全面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宗教以及政治、经济概况的著作,在欧洲引起轰动。《周易》、《老子》、《论语》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翻译介绍到欧洲,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东学西渐”。18世纪,欧洲近代的先进科学文化成果传播到中国,掀起“西学东渐”的热潮,对中国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取向。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推动了人类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中西两国文化交流从未中断,近年来更趋活跃,形式不断丰富。双方举办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化活动。不久前,互办“中国文化节”和“西班牙年”,分别向两国人民展示了精彩纷呈的传统和现代文化。中西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广泛进行。在华学习的西班牙学生有近千名,中国有16所大学开设西班牙语教学。2005年,两国还举办了“中国大学校长论坛”。2006年,塞万提斯学院在北京开设分院,成为促进中国和西班牙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这些都进一步加深了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希望两国的文化工作者特别是青年学生继续携手努力,不断密切两国文化交流,为中西友好世代相传作出新的贡献。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必修3第三课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 北京市第四十(2)在线全文阅读。

必修3第三课第二框《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教学设计 北京市第四十(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gaokaogaozhong/125000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