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地震作用效应,抗震设计的墙体抗剪计算符合要求。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2.1条、第7.2.3条、第7.2.7条。
6.6 墙体的材料(含地坪以下墙体)要满足规范要求。
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6.2.1条、第6.2.2条。
6.7圈梁、构造柱设置。
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7.1.2条、第7.1.3条、第7.1.4条,《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3.1条、第7.3.2条、第7.3.3条、第7.3.3条。在较长阳台挑梁的根部、较大门窗洞口两侧、集中力较大处也宜设置构造柱。
6.8 小墙垛、砖柱承载力应计算,较大集中荷载下的局部受压应验算。梁支承处设垫块或垫梁、扶壁柱或构造柱。
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5.2.1条、第5.2.4条、第5.2.5条、第6.2.4条、第6.2.5条。小墙垛、砖柱的截面尺寸小,强度折减较多,应重点验算。
6.9 悬臂构件(如挑梁、屋面挑檐)的应注重抗倾覆计算、根部局部受压计算,并有可靠的锚固措施。 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7.4.1条、第7.4.4条、第7.4.6条。
6.10 注意墙梁的适用条件、材料选用、构造措施。
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7.3.2条、第7.3.12条。
6.11 填充墙、隔墙和周边构件有可靠连接。
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6.2.8条。
结构图审查要求
7、底部框架上部砖砌体结构
7.1 抗震设防区房屋总高度、层数、层高、高宽比限制。
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1.2条、第7.1.3条、第7.1.4条。对抗震设防区的底部框架严格控制总高度、层数。
7.2 伸缩缝间距、防止或减轻墙体开裂措施等要求同多层砖砌体结构。
7.3 结构布置应合理,层侧向刚度比应控制,横墙间距应满足规范要求。
抗震设计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1.5条、第7.1.8条,底层必须均匀设置一定数量的纵横抗震墙,抗震墙不得放在基础梁上,应单独设基础,上部砖墙必须对齐或基本对齐底部框架、抗震墙。
7.4 地震作用效应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2.4条、第7.2.5条。
7.5 抗震墙、底部框架的托墙梁材料、构造应满足规范要求。
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5.4条、第7.5.5条、第7.5.6条、第7.5.7条,《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10.5.9条、第10.5.10条。底部框架混凝土等级不得低于C30级,过渡层砂浆强度等级不得低于M7.5。
7.6 过渡层的构造柱,圈梁的设置。
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7.5.1条、第7.5.2条。过渡层对应底部框架柱位置应设构造柱,上部构造柱应能贯通下部框架柱。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高考高中(结构施工图审查要点)(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