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中国农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对策分析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中国农民收入问题,是长久的历史问题,也是在特定的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等宏大背景下产生的历史课题。它不仅是中国政府和人民面临的首要难题,其复杂性和问题解决的艰巨性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短期内虽然可以力争缓解其严重程度,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的努力。它需要政府坚定的决心、高度的智慧,需要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
如前所述,农民收入问题积重难返,如果局限在农民问题本身肯定是无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农民之间收入差距的问题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既要解决现实的农民收入的问题,深层的指导思想和制度方面的问题也刻不容缓。正如上文所述,原因很简单,就是取走太多,投入太少,发展不够。因而本部分的对策就针对这三方面展开。本文将从两方面分析解决中国农民收入差距的相关对策。主要思路是通过促进农村的发展来提高农民的收入,并进而解决农民之间收入差距问题。虽然农民之间收入差距的解决不能等同于农民收入问题的解决,但是我国农民收入差距的出路只能在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基础上达到目的。因此本文注重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对策,以提高农民收入作为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并提出解决农民之间收入差距的对策。
(一)、指导思想,制度设计
1、关于指导思想,我们长期以来一直是模糊的。从过去的以农补商,到后来补贴农业,一直未形成成熟的思想,农村也没有发展起来。现在看来,是时候树立起成熟、稳定的农业和农村政策的时候了。在当前的形势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就是取和给,保护和刺激,配套政策等。(1)、过去的政策是取走太多,投入不够,现在是改变的时候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呼吁对农业实行切实的反哺政策,但由于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实际进展并不明显。围绕着农民增收问题,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提出了“多予、少取、放活”的主导思想,但具体的、行之有效的农业反哺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在“多子”、“少取”、“放活”三个方面都存在众多的实施障碍。“多予”不仅要有相关政策的供给,也要有实际资本、技术的投入;“少取”就要大力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推进县乡政府机构改革,减少基层税费供养人员,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逐步取消相关税费计征。“放活”则要求改善农村、农业发展的环境,给予农民应有的政治、经济权利,相信并依靠市场,把市场调节和政府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真正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农业反哺机制。这种反哺机制,必须以制度创新为前提,以法律规范为保证,有具体的措施作为实施手段。由此避免流于空洞的口号,尽可能地减少其他利益主体对农村、农业和农民利益的侵犯。(2)、开放与适度保护的关系。入世标志着中国经济开始真正纳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三农”问题亦不例外。中国已承诺入世后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将符合WTO关于“绿箱”和“黄箱”政策的有关规定。今后中国只能在WTO规则框架下,充分利用相关政策,在开放经济的背景下,建立起能为各方所认可或基本认可的农业支持机制,正确处理开放与适度保护的关系。既利用好入世后开放的形势,促进相关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增进农业发展的活力和效率。又充分利用好WTO的农业规则,尽快建立起政府对农业、农民的支持制度,从根本上提高中国农业的竞争力,力争做到国内外农业的公平竞争。这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3)、单一政策与综合政策的关系。中国农民收入问题,受制于多种因素,面临多种矛盾,并且有着多方面的复杂表现。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其增长速度,就必然要针对特殊的因素采取特殊的政策,对症下药,实现各自的具体目标。但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联性要求这些单个政策之间必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争取实现政策的协同效应。农民增收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总体目标,离开了综合性政策,难以达到预定目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先进性教育浅论中国农民之间收入差距(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