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农民之间收入差距(5)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基于上述理由,本文就历史根源做具体的深入的分析,而对农民之间收入差距的原因阐释也尽量具体,并把区域间深入差距的原因单列分析。本部分解释了第一部分所介绍的农民贫困的原因,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差距继续会扩大的原因。
关于农民贫困的根源,方辉振的研究很有启发性,作者借鉴了他的观点,形成了本文关于根源的看法。即:制度根源,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历史根源,文化根源,政治根源。其中文化根源和历史根源具有较大的关联性,而制度、社会、经济、政治几个方面也是相互联系的。作者以这部分说明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基础是农民整体的贫困。
(一)、我国农民贫困的深厚根源
1、人民公社是导致我国农村长期贫困的制度根源
本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农村,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农村,它将要在这个阶段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然而,在1958年发生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不仅几乎剥夺了农民的一切财产,而且剥夺了农民的人身自由;不仅取消了雇工经营及按资分配,而且几乎取消了农民的家庭经营。结果并没有使亿万农民走向“共产主义天堂”,反使亿万农民陷入贫困深渊,使农村陷入崩溃的边缘。这是由人民公社制度本质特征决定的必然结果。而这也为今后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它的副作用远非文字所能描绘。
2、工农产品剪刀差是导致我国农村贫困的经济根源
工农产品剪刀差包括比价剪刀差和比值剪刀差。比价剪刀差,是指以一定时间为基础,工业品价格相对愈来愈高,农产品价格相对愈来愈低,在统计图上呈张开的剪刀状。比值剪刀差,则是指在工农产品交换中,工业品价格愈来愈高于它的价值,农产品价格愈来愈低于它的价值,在统计图上呈张开的剪刀状。两者本质上都是以工农业产品不等价交换形式使农业和农民的部分收入流入国家和工业部门,换言之是国家和工业部门对农业和农民的剥夺。它是构成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另一根顶梁柱。是一种反市场经济的经济政策。
1952年以来,我国工农产品剪刀差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而农业部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计算,光是1987年至1992年剪刀差绝对量总额就达到了7317亿元,从我国农村实际情况来看,剪刀差的变化与农民收入及生活水平变化存在着一种相关关系,剪刀差扩大,农民收入就减少,生活水平就相对下降,反之,农民收入就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是因为剪刀差扩大必然导致农业及农民利益流失过多,其生产经营环境恶化,削弱农业自身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问题的关键还并不在于工农产品剪刀差对农业部门创造价值的抽聚,而在于所抽聚资金的流程,流向及其后果。在1984年以前,剪刀差一部分是通过农产品加工业部门和商业流通部门,最后以利税的形式流入国家财政;另一部分是通过为国家财政承担一项重要负担,以低价收购农产品以低价供应给市民的形式流入国家财政。然后,国家再将其主要部分投入城市工业和城市建设,将其少量部分返还给农业。由于国家投资主要是通向城市工业,这种主要靠供给建立起来的资本集约型工业化模式,不仅对资金有着持久的巨大需求,更为严重的是其运行机制不能形成对积累源泉的保护和培养,因而必然造成工农业发展相互脱节,城乡经济差距拉大,伴随城市发展而来的只能是农村的停滞甚至衰落。
自1985年以来,剪刀差的流程流向发生了变化:一是被国有企业所截留,流向市民消费。国家财政物价补贴政策,不仅没有随着市民收入水平提高而予以修正,反而由生产者向消费者偏转,从而造成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二是被地方政策和乡镇企业所截留,流向非农产业,导致价高利大的地方加工业,房地产业和乡镇企业迅速发展,从而大大加剧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生活水平的差距。比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往往是乡镇企业发展比较快比较多的地区,比较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恰恰是承受剪刀差较大的农业生产地区,这就是形成农业大省、农业大县贡献大、效益很差(产粮大县、财政穷县),农业增产、农民不增收矛盾的深层根源。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先进性教育浅论中国农民之间收入差距(5)在线全文阅读。
浅论中国农民之间收入差距(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