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使用权被流转的土地面积,如果为负值,表明农户受让他人流转的土地,反之则反是
近年来由于非农产业的发展,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份额已由1978年的70.5%下降到2000年的46.9%,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份额则由1978年的29.5%提高到2000年的53.1%,变化幅度高达23.6个百分点。就业结构转换严重滞后于产值结构转换问题得到初步矫正(林毅夫,2001),这为农户的产业间转移提供了可能。因此此处用WI表示农户在非农产业就业的净收入,并与其就业概率相乘作为单位劳动时间的期望收入。与此相形似的假设是土地使用权流转的概率p2、净收入PR。
⑤非货币收入:eH
e:土地除作为生产要素以外为农户提供的单位效用。就表4考察的农户而言,e的值为50%以上,相对于一般农户,我们假定e不为零,它将为保有H面积土地的农户提供eH的效用。
⑥生产函数:Q(L,K,H)=ALαKβHγ
A:农业生产进步因素
α、β、γ:分别为劳动、资本和土地的产出弹性。
农业作为一项弱质产业及易受自然灾害的影响[13],与此同时种子、化肥和灌溉技术等进步也将提高农业产出[14],因此把A视为生产技术进步因素与自然灾害因素相抵后的净值。根据边际产出递减原则,生产函数的性状满足:0<α,β,γ<1,Q,>0,Q,,<0[15]。
⑦预算约束:WAL+ PKK+ tH ≤ WAT+ eR
T和R的价值确定此处仍选用了WA和 e而非是WI和PR,因为正式的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市场不完善正是中国大部分农民面临的约束。
二、农户的最优规划
将生产函数代入效用函数,农户的最优规划可简化为:
MAX U= PA·ALαKβHγ- WAL- PKK- tH + p1WI(T-L) + p2PR(R-H) + eH
L,K,H
S.T. WAL+ PKK+ tH ≤ WAT+ eR
构造拉格朗日式:
M(L,K,H, λ)= PA·ALαKβHγ- WAL- PKK- tH + p1WI(T-L) + p2PR(R-H) + eH-λ(WAL+ PKK+ tH- WAT-eR)
最优的一阶条件为:
эM/эL=αPAALα-1KβHγ- WA- p1WI-λWA= 0
эM/эK=βPAALαKβ-1Hγ- PK-λPK= 0
эM/эH=γPAALαKβHγ-1- t - p2PR +e-λt= 0
λ(WAL+ PKK+ tH - WAT- eR)= 0
令 αPAALα-1KβHγ= (1+λ)WA+p1WI= X (1)
βPAALαKβ-1Hγ= (1+λ)PK= Y (2)
γPAALαKβHγ-1= (1+λ)t+p2PR-e= Z (3)
λ>0,(WAL+ PKK+ tH - WAT- eR)= 0 (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先进性教育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经济解释与分析(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