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与教师对话
课堂部分是在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中进行的,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活学生的思维,触发学生的灵感,让其获得对课文独特的体验和感悟。传统的教学里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曾被形容为警察和小偷,师生的对话只停留在语言的表面形式上,而不是心与心的交流,一些品德课堂显得使如此的做作。要进行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首先教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那棵干涸的心灵;用个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去打动学生。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多给学生一些关爱,多给他们一些真诚的笑意。使学生在心理上敢于和老师对话,愿意和老师对话。再者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有思考价值的还是没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对于能够提出问题来的学生都应该给予肯定。也不可以急于将答案抛给他们,而应该留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窨。平时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水平中。我都有是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往,我要求学生尊重自己是因为我觉得我尊重他们,也要求他们互相之间相互尊重。这给我和学生自由交流打下了基础,课堂上我会和学生争的面红耳赤,他们会为我精彩的表现献上真诚的掌声,会在课后给我提出学习和生活上的建议和问题。是学生让我在三尺讲台上,找到了自我。也是我以一个孩子王的身份,让他们找到了学习的兴趣。
﹙3﹚与同学对话
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家庭背景、知识水平、领悟能力、审美情趣、看问题的角度等各不相同,在品德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教材和生活的感悟、理解都会有所不同。教师要创设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疑惑,让学生之间的思想彼此发生碰撞,让他们的言语能够发生争辨,从而达到知识、经验、智慧、情感共享的境界,让每个学生在品德课堂上锤炼言语,展示内心,张扬个性,体悟真情,实践品德课堂教学效应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如在教学《飞吧,小鸟》一课时,通过大量事例的阐述使学生“爱护有益动物”的道德认识在强烈的情感驱使下得到提升时,我趁热打铁让学生辩析:“小军的爸爸花钱从鸟贩子手中买回一只猫头鹰,把它放生了。”学生正反方答辩,“小军的爸爸做得好,他宁可自己花钱,也要保护动物。”“我认为他做得不好,他不该用钱买了再放生。那样,猫头鹰还能再次被捕。同时也是滋长了鸟贩子捕捉益鸟的恶习呀!”……学生一时无法得出统一的意见,但提出的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这样让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都能带着自己所学之得与所思之疑发表见解,展开与小组、全班的讨论交流。整个课堂都在学生的思辨中度过。
2、在反思中生成
品德课问题的生成,需要经过不断地反思,才能不断地生成新的问题,形成新的知识,促成新的感悟和体验。
﹙1﹚活动反思
学生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对话的过程中,会有多元思想的撞击。在指导学生反思为何的过程中,也会触发学生新的生成。
如教学第九册《苦难的岁月》一课时,为了“知道旧中国劳动人民苦难的生活”,我就采用了访谈调查法,发动学生去采访爷爷、奶奶,请他们讲讲“童年的苦难生活和新中国的幸福生活”。由于我对这次访谈调查作了充分的准备,进行细致的安排,使学生在活动带来了大量的数据材料,每个人讲起自己的访谈所得都绘声绘色,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此时,老师就利用大家兴致激昂的时刻引导学生根据大家的所谈进行探究:为什么祖辈的生活是那么艰苦呢?与我们现在的生活会有那么大的差别呢?通过探究,让学生充分认识造成旧中国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根源,并激发他们珍惜现在生活的情感。
﹙2﹚问题反思
在问题中生成,在对问题的反思中更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的思索。如《相信科学不迷信》一课,针对目前社会上迷信比较盛行的现象和学生中有不少人也对迷信现象表示认可的实际状况,我在上课时首先提问: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迷信活动,在学生们列举了看相、算命、看风水、巫婆驱鬼、拜菩萨、接送灶菩萨、做道士、庙里点蜡烛等现象之后,我又问:那么你们自己参与了哪些活动?当我了解到班级中有很多同学都是在大人的要求下,有拜菩萨和到庙里点蜡烛的情况之后,我就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现象,产生问题:你们爷爷奶奶这样虔诚地信佛,得到过菩萨的保佑吗?请你举个例子来说一说;你跟着爷爷奶奶去庙里烧香,见到过菩萨显灵了吗?你家以前很穷,为什么菩萨不来保佑、照顾你们,而到现在政策好了,才使你家富裕起来等等,使学生对是否有菩萨产生疑问。当学生在汇报了生活中观察到科学迷信现象和通过课文的学习知道这是迷信现象,会给人们带来种种危害,使学生心中产生了几个疑问,提出迷信确实危害非浅,但为什么生活中迷信活动却是那么常见?我们怎样才能破除迷信?这时,我引导学生: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就是我们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到底应该怎样去解决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通过分析大家都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实践来解决这个问题,我非常赞同这个建议,并提出了具体的方法。一个月后的情况汇报中,我发现他们有的通过向父母讲迷信危害人间的种种道理;有的用老师示范过和从别人那里请教来的各种小实验来识破巫婆、算命先生的种种骗人把戏;有的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说明,即自己的学习成绩完全来自于努力与否,而并不是命中注定或菩萨保佑的。这样,不仅解决了原来的疑问,而且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发挥的空间也很大,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教学效果极佳。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教学发掘生成问题 激活学生体验(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