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学校、社区教育一体化:在现代大教育观指导下,在地方政府领导下,整合区域内教育资源,以促进区域性教育现代化发展。
(二)分课题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研、文献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
三、研究过程
1、2002年8月,成立分课题组,由教委程刚主任任组长,教委杨之靖副主任任常务副组长,并以区教委社区教育办公室、西城社区教育协会、西城社区学院、西城职成教中心、全区各街道办事处相关人员组成课题组。9月4日,分课题组主要成员参加在北京市教委召开的总课题组开题会议。
2、分课题组成立了学校与社区关系、学习型城区模式研究网络建设、学习型社区三级网络研究、社区学院(文明市民总校)建设等四个课题组,分别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3、2002年9月—12月,在十个街道和33中、56中、156中、161中、实美职业学校等五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
4、2003年10月——11月,北师大硕士生研究组深入到十个街道、学校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人力资源构成、市民价值观、学习型社区三层网络建设、学校与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利用、学习型家庭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调研分析,完成了11项专项调查,撰写了近十六万字的调研报告。课题组开展问卷调查工作,完成了《学校资源开放状况调查》、《构建街道社区教育三级网络现状调查》。
4、2003年11月,?召开了分课题组工作会议,总结了2003年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对2004年课题工作进行布置。介绍了《学校资源开放状况调查》、《构建街道社区教育网络现状调查》完成初稿情况,与会专家就课题研究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发表了意见和建议。
5、2004年4月—5月,北师大硕士生到社区学院、十个街道办事处、教委、部分中小学进行新的一轮访谈、调查问卷等调研工作。
四、主要研究成果
从2002年课题启动至今,区教委各个课题研究组针对不同内容开展相关研究。至2005年底,各研究项目报告已完成。分课题包括四个研究报告和一个调查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1、《中小学校在学习型社区建设中与社区的关系研究》
本研究经过调查分析和实验运行两个阶段,进行了一些尝试,得出一些结果。
学校与社区的联系呈现出三种模式:辐射型,由点带面,由学校工作的一点
带动社区工作的一面;参与型,主动响应并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类活动,形成社区、学校互动的良好教育氛围;联姻型,学校与社区、单位结成对子,一对一紧密联系、双向互动。
学校参与社区教育的几种形式:1.学校以组织志愿者队伍的形式参与社区教育。学校组织青年教师志愿者或学生志愿者,利用课余和假日定期到附近社区为社区居民举办各种讲座培训,或参加社区公益活动。2.学校成立专门的活动室或用专门活动日向社区开放,以便居民进行文体活动。
结论:在学习型社区建设过程中,中小学校必须与社区建立紧密联系,成为社区的一个活动中心,发挥其场地优势、教育人才资源优势、图书信息优势;中小学校也应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综合实践活动,以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必须使学校和社区在相互联系中共同受益,才有可能使这种联系长久并形成制度化、规范化、模式化,任何单方面受益的情况都不可能持久。
五、有关研究与认识:
1、学校、社区教育一体化发展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目前处于初始阶段。
学校、社区一体化是指:在现代大教育观指导下,在地方政府领导下,整和区域内教育资源,以促进区域性教育现代化发展。在以高教、职成教为龙头,中小学为基础的部门、系统内整和基础上,实现区域内的学校、社区在体制、策略、实施及政策等方面的整和。
一体化问题的提出,不应看是偶然的现象,它的提出实质是我国经济制度改革引发了社会制度及方方面面的改革的产物和结果。这种改革反映在教育领域,其表现是现代教育制度理念的提出和发展。现代教育制度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开放性,而社区教育的产生、发展又形成了现代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展了社区教育实践活动,并已产生了巨大影响。教育部于2001年、2003年分两批推出61个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说明社区教育已在全国大部分城市甚至部分村镇中广泛发展起来。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教学现代化进程中学校、社区教育一体化发展的研究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