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构主义观点论课堂教学及其评价(3)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5、有效的教学必须关注学习者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
建构主义强调,学习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习者要不断监视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判断自己的进展与目标的差距,采取各种增进和帮助思考的策略,而且学习者还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推论中是否包含逻辑错误等等。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培养反省认知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我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今天学的这些知识(或研究的这些问题)之间有何联系?”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有人甚至将一个人是否具有反思习惯作为一个人是否聪慧的指标。由此可见,在评课时教师对学生进行自我监控与反思能力的培养无疑是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
6、有效的教学应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学生在学习某门学科时,总是带有一定的情感的。这种情感的投入与学生学习该学科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密切相关。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学习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忽略和抹杀。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特别强调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每一次成功与进步的评价在促进学生获得对学科积极体验的重要性和引导作用。因而这种评价不能简单地形式化为一种肤浅的表扬。笔者曾听过一节小学五年级的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有这两句:“回答得真好”,“回答得不错”。这种评价包含的信息量实在是太少了,对学生的能力发展不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对其他同学也不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这样的评价听多了,学生是不能从中获得任何的积极体验的。如果我们教师在评价时善于抓住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语文表达、解题策略和手段或使用意识和技巧等方面优点加以表扬,比如“你真肯动脑筋”、“你想的方法真是与众不同”、“说得太好了,说明你的思路很清晰”、“我发现××同学在完成这个任务时用到了直尺,说明他很善于利用工具”,以及“××小组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的方法最快完成了任务,我们奖励给他们小组每人一朵花”,等等。通过这些评语,受表扬的学生能够更加充分地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受到鼓舞而信心倍增,更加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也为其他同学树立了更加清晰的榜样形象。
二、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
至此,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分析,我们提出评价课堂教学应主要考察以下六个方面的指标:(1)学生主动参与学习;(2)师生、生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3)学习材料、时间和空间得到充分保障;(4)学生形成对知识真正的理解;(5)学生的自我监控和反思能力得到培养;(6)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当然,以上这些指标在具体实施时,还可以进一步细化和量化,比如对学生的主动参与可以考虑如下两个方面。
其一,学生个人参与的时间和广度。包括学生主动活动的时间、独立思考和个别学习的时间以及回答问题与示范的人次。
其二,学生与他人的合作。包括参与小组学习的时间、小组交流和讨论的实效性等。
但不管怎样,我们必须遵循制定与选择评价指标的基本原则,保证指标的明确表述、可具体化,能够通过主观努力获得改进。最后还有一条,也往往是我们容易忽略的一条,那就是评价指标一定要抓住关键因素和主要矛盾,切记不要面面俱到、过细过全。因为评价标准作为一个工具,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要善于利用它,而不是让它成为束缚教师手脚、限制教师施展的铁链。让我们一起来关心课堂教学评价,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教学从建构主义观点论课堂教学及其评价(3)在线全文阅读。
从建构主义观点论课堂教学及其评价(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