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语码干扰——汉语词的超常转类。语言的各个层面不是彼此隔离或相互独立的,因此英语对汉语的影响不会仅仅局限于词汇。网络上使用的汉语在英语的影响下,出现了部分语序变化或变异,进而造成了汉语词的超常转类现象。
第一, 名词作动词。在网络语言中,名词作谓语、带宾语随处可见,例如“①别忘了伊妹儿我!②你雅虎了吗?”。汉语名词不直接充当谓语,更不能带宾语,例①中的“伊妹儿”是E-mail的音译,即“电子邮件”,是名词,在此处却作了动词。这很容易使人联想起 Don,t forget to e-mail me的英语句子。在这里翻译方法起了关键作用。虽然在网上“伊妹儿”作动词的情况比比皆是,可是从没见到有人说“别忘了电子邮件我”或是“电子邮箱我”。例②也来自网上,其英文原形是Do you Yahoo!?“雅虎”是网站Yahoo!的中文名称,是典型的名词,可后来被网友们效仿英语,用作了动词并且在网上广泛传播,受到了大家的认可。
第二, 形容词用作动词。汉语形容词一般不能带宾语,更不能用于被动结构。可是网络语言甚至在各大媒体上,如下的例子却屡见不鲜。
① 澳大利亚政府被黑。
② 一旦被黑,不要轻易放弃,什么手段都应用一下……
以上二例中的形容词“黑”均被用在了被动句里。而汉语句子中,“被”字多由“被”+动词构成,而非形容词。显然,这里“黑”已转为动词。这与“黑”该种用法的来历是分不开的。这个意义上的“黑”,来自“黑客”,是英文hacker的音译。而在英语中,“ hacker”是由“hack”加“er”构成的。英语单词hack是动词,本义是“砍伐、毁坏”之意。因此形容词“黑”就带有了动词意味,指代黑客们的作案方式。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黑”用作动词的情况似乎限于“被黑”用法,而其它情况下多转为名词,如“谈黑色变”、“遇黑小记”等。
网络语言在使用上还有很多其它特色,这里就不一一道之。
三 网络语言的风格特征风格即其人,网络(包括电脑报刊)语言的风格是因人而异的。比如一些软、硬件技术指导的文章,作者不同,文章风格也有别。不过,总体看来网络和电脑报刊文字比较普遍、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它的诙谐性、新鲜热辣、侃风较盛,别具情趣。这是因为网络语言是虚拟世界的信息符号,人们在网上交际时,心态平和而放松,与现实生活中的交际判然有别。另外,网络语言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多为年轻人。这些年轻的网民充满了智慧和活力,喜欢机智而轻松的交流,追求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网络词汇中的“脸谱符号”就充分体现了这种风格,当你直面这些五花八门的“脸谱”时,绝对会忍俊不禁。网络语言风格的另外一方面是“侃”风较盛。下边是一位电脑报纸的专栏编辑(“焉老虎”)与读者的两段对话:①问题:你好虎哥:我是小平,我很喜欢你在《家用电脑》上的幽默和智慧的表现,嘻嘻……(第一次拍马屁还不习惯。)我……目前在学DREAM WAVER,但我对她却控制不好。……能否牺牲一下和女朋友温存的时间,帮我作答?感谢感谢!!
解答:真是第一次拍那个吗?我看不像哦,呵呵……(《电脑商情报》)
②问题:虎哥:久闻虎哥辈武功盖世,在下华山令狐冲望尘莫及。现有一剑法上的难点,望虎前辈点拨点拨。我用Out Express收发E-mail,不知为何一接受或发送邮件就会断线,请虎辈指点!!
解答:原来是令狐少侠,久仰久仰。独孤九剑已是天第一绝学,哪容得我放肆,哈哈!你检查一下Outlook Express中的菜单……,如果是的话,那么就是“病因”所在了(《电脑商情报》)。这样的文字增添了媒体的趣味性,文字的可读性。当然,这种文风若不加节制也有流弊,会使文风走上轻浮油滑一路。
新鲜热辣、调侃幽默的风格的形成与修辞手法的运用有密切关系。我认为网络语言中,有几种修辞手法比较引人注目。一是谐音,一是插言,一是夸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教学浅谈网络语言的基本特点(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