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艺术教育论文-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艺术教育(2)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二、艺术教育实验的理论设计
关于艺术教育,国内外都有不同的主张,归纳起来无非是两类观点:一种观点主张建立艺术教育自身的严密逻辑的学科体系,通过严格的艺术教育的课程设计,对学生实施严格的艺术训练,以体现艺术教育自身的价值。其主要论点是,学生艺术素养的获得要经过严格教育和训练才能实现,没有严密逻辑的艺术教育学科体系,没有严格的艺术教育课程设计和严格的艺术训练,学生艺术素养的获得是不可能实现的。有人称之为本质论。另一种观点主张,艺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也不可能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艺术家,或某一类学科的专家,而是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生动活泼地发展其创造性。因此,主张艺术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尽量向学生提供自我表现、自由创作的机会,让学生以不同于他人的方式表现其独特的思想和情感,从而树立起自我表现和自由创作的信心,为学生今后走上创造的道路奠定基础。有人称之为工具论。
两种主张瑕瑜互见,各显其旨,并且可以互相兼容,互相借鉴。在开展艺术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综合了上述两种观点,结合民族地区的特点,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首先,我们认为,艺术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教育目标不能脱离这个大的前提。在此前提下,实施艺术教育的主要学科才能同其他学科教育形成一个教育的整体,发挥综合效应,艺术教育自身的目标也才能实现。
其次,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重要途径。通过艺术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陶冶高尚的情操,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促进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即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由此,使学生用更新的感官和思维方式来感受这个世界。
第三,实施艺术教育的主要课程是美术和音乐,但是其他课程也蕴含着艺术教育的因素。它们都体现了美的规律。“艺术教育”中的“美”同各学科的教育如影随形。因此,发挥音、美等学科艺术教育作用的同时,挖掘其他学科的艺术教育的因素,探讨其基本规律,学科之间相互匹配,以便促使学生形成对“美”的感知的完整性。
第四、艺术教育要体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促使学生智力得到发展、审美能力得到提高、道德情操得到陶冶、健全人格得以形成,艺术教育本身必须建立相应的教学体系,实施有效的训练。
第五,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是要抓住“美的因子”。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在发生学习的过程中,知觉历程中的“感”(feeling)是美的因子,而后才发生“知”(knowing)。为了使学生易于接受,首先要从加强民族地区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入手,增强其“感”(feeling ),进而对其他形式和内容增强其“感”(feeling )和“知”(knowing),达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发展先进文化,实现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和传递功能的完整结合。
第六、艺术教育的教学形式应该适应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还要遵循美的平衡与对称、比例与节奏等等基本规律,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出现。艺术教育中的自由表现形式给予儿童以创造的自由空间和实践的机会,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在自由表现中,儿童的想象能力得以发展。在艺术教育的全过程中,还覆盖以“无差生”的理念。在儿童的学习过程中,只有接受和表现方式的不同,没有不能接受的问题存在。人人都有艺术的“种子”,只待时机发芽。
三、实验的操作
1、实验的对象、方法和实验条件的控制
1)、本实验采取教育研究的自然实验法。实验在泸溪县浦市镇中心完全小学开展,全校有近2000学生。实验以1~6年级为实验对象。从每个年级中确定两个班级,一个为实验班,另一个为对照班,各为6个班级。实验班为一( 2 ) 、二(4 )、三 (1 )、四 (2 )、五(2)、六(1),对照班为一(3 )、二(3 )、三( 4)、四(3)、五(1 )、六( 3)。 实验过程中不打乱原来的编班。实验起始时的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的选择,按照等组实验的基本要求确定,其中一年级新生班级采取随机法确定。尔后的重复实验的班级选择类推。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正常流动采取统计控制的方法。班主任的选择,没有作过多的条件限制,即没有特意挑选,只要求具有一种勇于探索的精神,以便今后的推广。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教学小学艺术教育论文-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艺术教育(2)在线全文阅读。
小学艺术教育论文-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艺术教育(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