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要学会运用“技术性语言”。对执法办案中发现的问题,执法人员应运用所掌握的专业技术,向行政相对人讲清楚,说明白,不要只说某种行为违反了法律法规,要依法进行处罚。如在一药品经营企业检查药品购进记录时,执法人员应告诉他们建立购进验收记录在保证药品质量和维护其自身合法权益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做好购进验收记录等。
处理好“情、理、法”三者的关系
人性化执法不等于人情化执法,人性化执法不得超越法律界限。“人性化”执法绝对不是法外施恩,无论如何“人性化”,都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这是避免“人情化”执法的根本。执法人员始终要把法律作为惟一准绳,严格按法律程序办事,坚持公正、公平、公开执法。在具体执法过程中,最难过的就是人情关和利益关,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会建立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也会遇到各种利益诱惑。如果执法人员在执法中被“情”所左右,执法没有一定尺度,一味讲究“人情”而放弃法律的公正性,最后只会导致威信全失,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
人性化执法必须处理好法与理的关系。法是调整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具体规范,法律考虑的是共性、普遍的情况和问题,不可能适用所有的个性情况和问题,因此,在具体执法中,执法人员既要严格执法,又要考虑到行政相对人的具体情况。在行使法律赋予的自由裁量权时,尽量考虑到行政相对人的违法情节和经济承受能力;在具体执行行政处罚决定时,既要尽量使案件得到执行,又要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使其感受到执法人员的温情和关怀。同时,要认真落实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认识处罚仅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
人性化执法必须用制度加以规范,这样才能让执法者处理好“情、理、法”的关系。语言举止的文明是“人性化”的体现,行政处罚合法、合情、合理也是“人性化”的体现,这些都是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要求。行政执法人员在执行公务时应“举止端庄,仪表整洁,用语文明”,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和做出行政处理决定时,必须由案件承办人将当事人可能从轻、减轻处理的酌定情节收集在案,经慎重的讨论合议后做出决定。人性化执法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一味对行为人迁就,更不是个别执法人员做“人情”的借口,必须符合规定的程序和要求。随意的“人性化”,绝不是真正的人性化,因此,监管部门必须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让人性化执法有章可循。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工作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人性化执法(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