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理清思路,建强工作目标明确。
全力推进“强市产业”——竹产业。以黔北20万吨纸浆项目为契机,大力推进竹林基地建设:一是加大造竹工程实施力度。2005年度,全市实施造竹工程12.6万亩,为计划任务数的180%,其中耕地造竹6.4万亩,荒山和宜林地造竹6.2万亩。二是大力引进优良竹品种。全市共调运撑绿竹种苗221.8万株,占计划任务的122%。三是狠抓造竹大户示范带动工作。全市新增造竹大户385户,目前全市有50亩以上竹林大户432户,其中杂竹大户238户。四是积极引导和带动竹加工企业技改。新宇公司技改工作已经完成;竹胶合板公司扩建后规模化生产逐渐成型。五是全面推进竹加工业的发展。目前,全市有各类竹加工企业200多家,从业人员1.5万多人。2005年全市竹业综合收入达到9.5亿元。
强力发展“兴市产业”——旅游业。一是实施科学规划攻略。制订了《赤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规划了十多个大的旅游开发项目,计划引进投资数十亿元,建成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商贸、会议、文化为一体,接待设施先进、环境优美的优秀旅游城市。二是实施精品攻略。抓好开发赤水旅游产品中的精品和绝品,这是取得竞争优势的法宝。三是实施资源整合联动攻略。组建川、黔、渝旅游“金三角”,即以四川泸州市、贵州赤水市、重庆江津市为主发起跨区域旅游联合体。四是实施重点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五是实施多元投资借力发展攻略。在全省率先实行对全市各主要景区实施“四统一”基础上,于2004年9月1日起将赤水的部分景区委托给张家界一家旅游公司经营管理和投资开发,用新的管理理念提升赤水旅游业。
大力发展“立市产业”——工业经济。一是加大重点企业建设力度。黔北20万吨竹浆项目建设进度加快,已完成平场工程。二是重点企业技改项目有序推进。全年投入工业技改资金9600万元。三是努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全年共引进项目26个,到位资金20822万元,同比增长31.9%。四是能源工业发展加快。完成赤水市域河流重点小流域的小水电开发规划,成功出让习水河流域赤水段六级水电站开发权。五是认真抓好项目库建设。目前,全市收集、编制储备项目562个,项目涉及总投资335亿元。六是非公有经济贡献日趋明显。目前全市有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11228户,上缴税收4343.2万元。
打造经济发展新载体——城镇建设。一是城市建设力度加大。以红军大道项目为重点的城市新区建设启动,河滨西路进入建设阶段,东正街的旧城改造完成详规编制,并成功挂牌出让。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形象得到进一步提高。二是交通基础设施全面推进。赤水旅游汽车客运车站主体工程完工,赤长公路、长期大桥、马合公路、孔宝路、赤水河航道整治工程有序推进,通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快,行政村通路率达88%。三是小城镇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完成了复兴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修编,官渡镇、两河口乡移民新区规划,元厚镇综合市场规划,各项工程正积极筹备开工建设。2005年城镇建设总投资24670万元,新增城镇住房面积20万m2,城市化水平提高1.5个百分点。
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农业经济。市委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以确保基本农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率为着力点,加快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巩固农业基础性地位,全力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12元,同比增长8.66%。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我市建强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一)政策不落实。
一是各建强镇反映赋予他们的部分经济管理权限未能兑现,而事实上有些权限还在被上收或上划,目前镇一级除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一票否决”等少数责任大的部门没有上划外,其余有职权的部门基本上划管理,增加了建强镇的协调难度,长此下去很不利于建强工作的开展。二是部分镇、街和市直部门在对应省、市文件制定支持建强的具体措施时,内容简单、空洞,缺乏可操作性,导致政策落实不下去,从而造成政策失效。三是对建强镇的政策、资金、项目的倾斜不够。主要是缺乏宽松的政策环境,在资金和项目的争取上享受的是“撒胡椒面”待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工作在全市经济强县强镇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