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的风险准则和模型尽管也提到要评估财务报表层的固有风险,但并没有明确指出要针对其采取总体应对措施,也没有强调评估的报表层错报风险对认定层总体审计方案的重大影响。这容易导致不重视对报表层错报风险的评估,忽视在报表层运用风险模型,割裂报表层和认定层错报风险间的联系,难以发挥风险模型的效用。
3.审计风险模型的转变促成审计业务流程的改进
旧准则依据“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把审计业务流程分为四部分:(1)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评估固有风险;(2)了解内部控制;(3)(必要时)控制测试,评估控制风险;(4)实质性测试,降低检查风险。第1部分由原准则第2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来规范,其他部分由第9号“内部控制及审计风险”来规范。
新准则依据“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把审计业务流程分为三部分:(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控(为评估报表层、认定层重大错报风险);(2)(必要时)控制测试(为测试内控的有效性,并据此重新评估认定层重大错报风险);(3)实质性程序(为发现认定层重大错报,降低检查风险),其中2、3部分即前面提到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新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对流程第1部分进行规范,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和第1301号“审计证据”对第2、3部分进行规范。
流程改进后,要求CPA将风险评估作为整个审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全程关注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可见,能否合理评估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将成为衡量事务所及CPA专业胜任能力、考验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这将对我国不少事务所现行审计思路和整体胜任能力提出严峻挑战。
此外,新准则还特别强调了CPA应保持职业怀疑态度以提高发现重大错报的概率、强调审计项目组内讨论的积极作用以共享审计经验和资源等,这些以往都没有涉及。当然,新的准则和模型并没有改变审计目标和责任的基本定位,只是改进了审计理念和工作方法,以指导CPA更好地实现审计目标和履行职业责任,服务于社会公众。
三、新审计准则对推广风险导向审计的作用和要求
新审计准则在为CPA执业提供指导的同时,也强调了CPA的执业责任,因此在运用好新准则的基础上大力推广风险导向审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全面树立风险审计理念
审计实务要遵循审计准则,首先要求CPA摒弃传统审计观念,全面树立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同时掌握相应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在审计实务中,CPA应将风险导向审计与制度基础审计、账项基础审计结合起来运用,即在风险导向审计观念下,客观评价被审计单位外部环境、内部控制制度,发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对评价出的高风险领域,实施详细的账项审计,从而有效地控制风险,节约审计成本。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工作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运用及推广(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