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是会计工作从业人员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职业纪律。会计人员作为特殊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要有较强的原则性、政策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会计人员的原则性、责任感对搞好一个单位的会计工作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新《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提出了总体要求,对当前会计队伍建设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会计人员应当具备哪些职业道德﹖财政部在1996年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对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提出了原则要求。主要是:
1.敬业爱岗:即会计人员应当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的工作要求。
2.熟悉法规:即会计人员应当熟悉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并结合会计工作进行广泛宣传。
3.依法办事:即会计人员应当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和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工作,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和完整。
4.客观公正:即会计人员在办理会计事务中,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5.搞好服务:即会计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的生产经营和业务管理情况,运用所掌握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方法,为改善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6.保守秘密:即会计人员应当保守本单位的商业秘密,除法律规定和单位领导同意外,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泄露单位的会计信息。
以上几条明确提出了会计人员在从业中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规范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那么如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呢﹖笔者有几点浅薄之见:
一、加强会计规则规范与会计行为规范
会计所要反映与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离不开人的参与,而参与经济活动的人有着个人的物质利益;从事会计工作的人,也不可能生存在真空,而是生活在“经济网”中的人,其“身份”十分复杂,因为目前仍然存在国家、企业和单位、个人物质利益的差别。这些差别往往在会计人员的行为上有所体现或有“倾向性”,因为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斗争。加之会计对象的特点,形成并产生了会计程序、方法的多样性,而任何会计程序和方法的改变,都必然会引起经济利益的重新分配。这些就为有关方面及会计人员实现“倾向性”提供了客观条件,使得会计信息难以做到客观、公正、可比。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杜绝会计信息的作假行为,除了必须对会计的程序与方法通过诸如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制定进行规范外,还必须对会计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这就是对会计行为的规范。
以往,尽管有了像《会计法》、《会计人员的职责条例》等法规对会计行为的规范,但收效甚微,形同虚设。究其原因,除了我们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外,还存在着行为规范不够完整、系统和具体等方面的不足。特别是对每项会计行为,其合法、违法的界限含糊不清,也就是对守法和违法的行为都应尽量做到可以定性又可以定量,可以具体地进行衡量。更为重要的是立了法一定要执行,不执行的就是违法,要注意立法的可行性。此外,还要明确执法的责任部门,等等。现在我们集中精力进行会计准则的制订,但往往只见技术不见人,技术的规范与会计行为的规范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会计行为的规范同样离不开会计行为理论的指导。因此,我们所构建的会计理论体系中,会计应用理论应包含会计准则理论,又包括会计行为理论的道理就在于此。会计行为规范理论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会计行为是怎样形成的、会计行为主体是谁、会计行为的目的是什么以及会计行为如何优化,等等。
二、加强规则意识和道德素养
无论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还是家庭美德,如果没有道德规则意识与之对应,就仅仅是一些外在表象,最终只会沦为一纸空文。
规则意识,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培养从业人员的规则意识。不但是指对规则的认识,也包括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其次,从规则向素质转变,意味着个人在某种意义上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同时它还降低了执行规则的社会成本。朱总理考察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再三强调的“不做假账”的规则,只有在具有相应的规则意识的会计那里,才能得到真正落实。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工作刍议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