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
(一)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升级路径
纺织服装企业如何摆脱对价格竞争路径的过度依赖,实现产业升级,可从纺织服装企业所处的市场结构分析。由产业组织理论,纺织服装产业的市场结构特征是类似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有许多卖者和买者,产品有差别,容易进入和退出。如中国国内纺织服装企业数量较多,特别是MFA取消后(见表 1)①,中国前四个最大纺织品服装出口地区的三个地区,浙江、江苏和上海的纺织企业的数量2005年比上一年增长均超过了30%,三个地区纺织企业数量总和超过了4 000家。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相比,进入纺织服装产业相对较容易。
从产业组织理论看,由于处在垄断竞争市场的企业只能在短期获得经济利润,长期由于进入容易不能获得经济利润,所以企业获得经济利润的方法是不断创新,即创造产品差别以不断创造垄断。创造产品差别包括创造产品的实际差别和产品感觉上的差别,这正是微观曲线的两端产品创新(产品的实际差别)和品牌运营(产品的感觉上的差别)。前者是通过产品开发,如设计和技术创新,后者通过广告和营销。这也是从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的两条升级路径。
(二)开放经济条件下纺织服装产业升级的可能性
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必须定位于全球化生产背景下,因产业升级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与封闭的条件下不同,参与全球价值链是产业升级的必要步骤,因为它把企业和经济放在潜在的动态学习曲线上,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在全球价值链中谋求升级更易缩短与价值链高端国家纺织服装产业的差距,更现实可行;另外,随着产业技术进步和信息技术、物流、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服业产业的发展使产品的全球化生产和管理的成本下降,交易成本的降低为更细的专业化分工成为可能。专业化分工由产品间到产品内,即产品的不同工序,效率提高。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使产业的竞争力表现为产业链中的核心竞争力[ 8],即微笑曲线的两端,产业动态(创新)效率更为重要,而非仅仅降低成本的静态效率。笔者运用Feenstra的连续投入品的模型[ 9]来分析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升级可能性。
设指数?z∈[0,1]表示制造一件产品的许多工序,包括产品研发,设计,生产,运输和销售等。z的大小不是按时间的先后排序而是按熟练工人/非熟练工人的递增顺序排序,如最小值代表的活动可能是加工,最大值的活动可能是研究与开发。设x(z) 表示每一单位投入所生产的产品数量, αH(z),αL(z)表示生产每单位投入所需要的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的数量。假设只有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H(z)和 L(z) 表示本国生产投入品z 所需要的熟练劳动和不熟练劳动的数量。假设只有两种投入品资本和劳动,熟练劳动和非熟练劳动之间符合里昂惕夫技术关系,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θ表示每种投入品生产成本的劳动比率。外国的生产函数与本国一样的,区别只在于均加了一个*号(图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工作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升级问题(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