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企业应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体系
采用国际标准是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和打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效手段,这不但可以提高我国服务业的标准水平和服务竞争力,还有利于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服务贸易的竞争。首先,要建立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包括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以及行业标准相配套的地方标准体系建设,使企业服务达到市场准入标准。服务企业应按先进标准或国际标准进行作业,淘汰落后的服务技术及工艺,完善服务的质量检测手段,逐步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在内的标准化体系,加快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步伐,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同时,在企业积极推进ISO9000和ISO14000系列国际标准认证,以应对质量壁垒和绿色壁垒。此外,要进行服务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服务质量监督机构,按照国际标准对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的监督和检验。各类检验、监测机构要以科学、公正、公平为准则,达到国际互认的目的,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四)企业应主动收集有关服务贸易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
企业除了向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构咨询外,自己也要做好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研究,细化主要进口国贸易壁垒对企业具体服务产品的影响,提出相应对策。企业要充分掌握有关进口国关于服务产品的技术、质量、安全、卫生、环保的标准及法规,熟悉有关的合格评定程序及认证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将本企业服务与贸易对象国的各种标准及法规相比较,分析研究其差距,为改进服务提供现实依据。此外,还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公约、国际贸易协议中保护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免遭发达国家歧视的保障条款,争取应该享有的权利。
(五)企业应逐渐提高服务的技术含量
提升服务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是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关键。服务企业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服务创新转换服务结构。这一方面要加强对服务创新的投入,通过专门机构跟踪国际领先技术、最新专利走势,为提高技术含量打下基础,并开发有自主产权的专利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最终掌握竞争的主动权。另一方面要加强技术研发特别是关键技术的研发,不断开发服务的新工艺、新方法,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吸收先进技术和工艺,提高科技水平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此外,还可以利用技术转移即引进先进技术并通过模仿和扩散等示范效应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
参考文献
刘维瑛、宋涛:关于国际服务贸易壁垒问题的反思,《北方经贸》,2005年第6期。
黄岳衡:对服务壁垒与服务标准化的若干理论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第2期。
一凡: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新趋势,《世界标准信息》,2006年第2期。
俞灵燕、计东亚:技术壁垒作用机理及其在服务领域的表现——一个基于MQS模型的经济学分析,《财贸经济》,2005年第7期。
程蕾:《技术标准到技术壁垒的转化机制分析》,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郭巧东: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
孙敬水:实施标准化战略——我国应对技术壁垒的有效途径,《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第2期。
秦璐:科学技术是突破非关税壁垒的利器,《理论导刊》,2005年第3期。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工作服务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及跨越途径(4)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