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混业经营有助于逐步完善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机制。实行混业经营后,银行介入证券必然会使中央银行宏观货币政策的效力相应增加,其原因是由于商业银行对证券市场发生作用,并且更直接更有效,同时也必然会扩大中国几大证券市场的容量规模,使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能够发挥出应有的积极作用,逐步实现中央银行用经济手段代替行政手段调控宏观经济。
三、积极应对混业经营的政策建议
(一)微观政策建议:
1.强化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应进一步完善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和监督机制,建立一个由外部监督和公司内部控制相结合的全方位的金融风险防范体系。内部控制的基本方式有:
1)组织机构控制。主要的方法是设计并配置合理高效运转的企业内部职能机构,以达到各机构之间既相互配合又彼此制约的目的。
2)人员素质控制。通过人员素质控制,使每个职工能力能适应所在岗位要求,做到各尽所能、尽职尽责、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
3)授权审批制度。在处理业务过程中充分体现“四只眼睛”原则,通过这一制度使各类经济活动及风险在发生之际就能得到协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对疏忽加以防患,对恶意加以制止。
4)职务分离制度。对于必须实行互相监督的“不相容职务”应加以分离,分别由几个部门或部门内不同的人来执行。
5)法规制度控制。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
6)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总体上讲,内部审计对各内部控制环节具有检查、监督、评价的职能,是内部控制必不可少的特殊组成部分。
2.积极拓展中间业务。为了提高竞争力,改变当前业务面狭窄的局面,非常有必要开拓中间业务。中间业务的开展应因地制宜、分阶段进行。
3.充分重视人才的作用和技术的基础作用,利用人才和技术资源进行金融创新。要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必须进行金融业务、金融工具的创新。人是经济发展中最要的资源。
(二)宏观政策建议:
1.加强金融监管水平。面对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新趋势,金融监管部门必须要在更新金融监管观念,加快金融监管体制创新上下功夫,形成一种监管与支持、监管与协调松紧有度,宽严相济的适合市场运作的金融监管体制。主要表现在:
1)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金融监管制度体系。
根据我国国情,可以部分借鉴国际先进的监管制度和做法,建立与国际金融制度相融合又相对独立的监管制度、法规,使监管向专业化、多元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制度的改革要循序渐进,慎之又慎,必须有自己的特色,不能全面开放,全盘西化,要在国际金融环境中做到在接轨中完善,发展中改进,开放中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金融健康稳定发展。要建立完善有效的现代金融法规。尽快完善《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金融法规,以国际待遇为基准制定并出台一部《外资银行法》,以利于中外金融机构能在符合国际惯例的健全的金融法制环境中进行良性竞争发展。
2)加快金融监管业务电子化步伐,强化监管信贷网建设。面对国际金融全球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我国金融监管现场的检查已不适应现代金融监管的需要,须尽快转变观念,加快建设网络化监管信息系统,构筑中央到地方的监管网络层,将监管的指标体系进行科学分类,分解下达各网络监管层,进行实时监控,跟踪分析研究,做到对问题及时发现,快速反应,高效处置,将金融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监管要从现场监管向现场和非现场监管并重转变,做到日常监管以非现场为主,同时辅之以不定期、有针对性的突袭式现场监管检查,不断提高金融监管的效率和水平,规范我国金融行为,适应国际竞争,增强我国金融的综合竞争能力。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工作关于开展混合业经营模式的思考(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