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落实“非转经”占用费的各项征收政策。财政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能,改进征管办法,加大征管力度。要结合编制和实施部门预算,认真审核各单位申报的“非转经”资产及收入情况,合理编制征收计划,下达征收通知书,定点缴纳入库,据实列入部门预算。“非转经”资产占用费征收比例按实际投入生产经营的资产评估总值的4-6%的年率征收,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占用费按其租金收入的20—30%征收。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实行“非转经”资产申报、审批手续,建立健全审核和报告制度。在对外投资、内部经营、出租出借及其他“非转经”活动中,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加强风险控制,杜绝暗箱操作、损公肥私及跑、冒、滴、漏等行为。
3、健全和完善“非转经”资产申报审批制度,各行政事业单位凡将国有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在办理工商登记前,必须向同级财政部门申报办理审批划手续;凡不按规定办理资产划转手续的,不能作为新办经营实体的注册资本,验资机构不验证,财政部门不予办理产权登记;对未经批准擅自将国有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财政部门应追缴全部所得收入,或抵扣单位预算经营。
4、实行“非转经”资产年底检查制度。财政部门应主动配合审计、工商、监察等部门,对各行政事业单位“非转经”资产的处置、使用和收益,以及资产占用费缴纳的情况,每年进行一次年度审核检查,并将检查情况报市政府。各行政事业单位“非转经”资产如有变动,必须及时办理变更手续,调整计征基数。
(三)加强组织领导,严明工作纪律,确保非转经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1、搞好政策宣传,精心安排部署。财政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将省政府第233号令及实施细则和我市《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管理办法》全文予以转发、广播,以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认真组织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深入学习省政府第233号令及实施细则以及我市《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管理办法》,把征收“非转经”资产占用费作为完成财政收入任务的重要内容来抓,统一组织,加强协调,抓紧对资产占用费征管人员的培训,提高征管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征收力度,依法开展征管工作,确保征收任务的完成。同时各行政事单位都应利用行之有效的宣传形式,认真宣传,自觉执行省政府第233号令,以形成良好的“非转经”资产占用费征管工作氛围。
2、加强组织领导,严明工作纪律。第一,要实行领导带头。搞好此项工作,关键是部门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认识和工作要到位。各部门,特别是一把手一定要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第二,要加强部门配合。市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宣传发动,督促各部门、各单位严格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开展工作,各部门一定要正确处理好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积极支持、参与和配合财政部门做好“非转经”资产占用费的征管工作。第三,要突出工作主体。财政部门要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将“非转经”资产占用费收入纳入年度量化考核目标;要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不得随意减征和免征;要加强“非转经”资产占用费收入的使用管理,严禁坐支、截留、挤占和挪用。第四,要严肃工作纪律。各部门、各单位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做到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市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加强对“非转经”资产占用费计提、缴纳和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定期通报征管情况,对违规违纪行为要严肃查处。
3、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征收的“非转经”资产占用费,除保证必要的征管费用外,其余的全部用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具体的分配使用办法按省政府第233号令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执行。从2005年起,市财政局根据各部门或单位“非转经”资产占用费的年初计划,并匹配相应比例的资金,按部门预算的要求安排该部门或单位的预算支出。财政部门可结合实际研究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对拖欠“非转经”资产占用费的部门和单位,征收部门要及时下发催收通知单,30日内还不缴纳的,从滞纳之日起每日加收滞纳数项基本原则额2‰的滞纳金;对超过3个月或拒不缴纳,故意隐瞒、少报“非转经”资产收入的,一经查实,由财政部门直接从该部门或单位预算经营中抵扣或从预算外资金专户中划转,并扣拨当年相应的部门预算支出指标;对拒绝接受监督检查的部门或单位,财政部门可停拨部门或单位经费。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经济工作推行部门预算会议上的讲话(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