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解决角色定位问题入手推进基层基础建设
党中央对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安管理体制和现代警务机制高度重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和“二十公”为解决制约公安工作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障碍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人民警察角色定位问题,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决定》和“二十公”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综合施策、标本兼治。一方面,要加强理论研究和宣传引导,积极推动全社会形成共识,为推动公安工作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解决创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另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现在能做的事做起,立足自身、积极作为,从加强教育、推进改革、建立机制等环节入手,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明确人民警察的正确定位,推动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探索出一条公安工作改革发展的新路子。从公安机关自身层面来讲,着重应抓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加强教育引导,走出对警察角色定位的认识误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决角色定位问题首先必须从思想观念上澄清模糊认识。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以忠诚、责任、正义、奉献为核心,大张旗鼓地弘扬人民警察职业精神,深入细致地抓好对警察角色定位的再认识、再教育,使每个同志搞清楚警察的性质任务是什么、职业要求是什么,牢固树立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观、价值观。要积极探索做好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日常教育熏陶,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民警从入警的第一天起,就始终置身于警察精神、警察文化的浓厚氛围之中,真正使警察职业精神深印在脑海里、渗透到言行中,内化为自觉行动。要紧密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理直气壮地讲责任、讲奉献、讲艰苦奋斗。
(二)优化组织结构,改变基层单位分工过细、警力分散的状况。机构设置上的行政机关化倾向,是造成角色定位不够准确的一个深层次原因,必须从体制层面深入推进改革,不断健全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警察管理体制。我们认为,当前公安机关维护稳定、管理治安、安全监管等各方面的任务都十分繁重,在省辖市以上公安机关适当细化分工是必要的,但这不等于基层机构设置也要与上面一一对应,而必须以做精中层、做强基层为目标,大力推进县级公安机关机构改革,通过归并职能、合理分工,精简机构、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地腾出警力充实到基层一线。从现实斗争的需要出发,城市公安分局由一级指挥机关向指挥协调机构过渡,县(市)公安机关不断强化实战功能。
(三)改革运行机制,建立符合警务实战需要的工作模式和勤务方式。要从警察职业特点和实战需要出发,按照警力跟着警情走的要求,加快推进警务机制改革,切实提高驾驭控制动态治安的能力。一是推进基层所队勤务制度改革,坚决打破八小时常日班工作制,在基层所队全面推行执勤倒班和错时、弹性工作制,在治安巡逻中全面推行四班三运转工作制。二是建立社会面动态巡防机制,在城市、县城全面整合交巡警、派出所巡逻民警、治安巡逻队以及专职保安等各种巡防力量,建立专事巡逻的基本队伍,形成统一组织、多种形式,网格化布警、全时空控制的社会面巡防机制。三是按照实时警务、高效警务、科学警务的要求,细化巡防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流程,根据警情变化及时调整勤务安排,合理调配使用各个层次的警力,切实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和现场抓获率,真正做到科学用警、集约高效。
(四)创新人事制度,探索适合警察职业特点的队伍管理体系。要按照战斗实体和纪律部队的要求,从招录、训练、晋升、奖惩、淘汰等各个环节入手,创新完善公安人事管理制度体系。要按照公务员法、人民警察法和中央《决定》的要求,建立科学的人员分类管理制度,逐步实行警官、警员、警务技术三个职务序列,拓展民警的职业发展空间,同时全面推行非警务、辅助性岗位聘用、雇用员工制度,将警力置换出来充实到一线实战岗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党政司法从民警角色定位看基层基础建设(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