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作为国家安全的保卫者、人民群众的护卫者、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其特殊的性质、任务和要求,决定了公安机关既是政府的部门,更是实战的警队,人民警察既是政府机关的公务员,更是维护稳定、打击犯罪的战斗员
●深入剖析角色定位不准的问题,可以看到,其中既有历史的积淀、也有现实的困扰,既有主观认识的偏颇、也有客观环境的影响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现在能做的事做起,立足自身、积极作为,从加强教育、推进改革、建立机制等环节入手,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明确人民警察的正确定位,推动基层基础建设,探索出一条公安工作改革发展的新路子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是公安部党委着眼于公安工作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抓基层、打基础、苦练基本功,既要抓好当前急需办好的事情,又要注重研究解决深层次矛盾。多年来,有一个突出问题始终困扰着我们,就是警力下沉难、基层留不住人,一方面是基层警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许多机关警力在“空转”,始终未能走出警力下沉了又上浮、机关精简了又膨胀的怪圈。认真剖析这一问题的深层原因,笔者认为,这与长期以来对人民警察的角色定位不准,往往把自己等同于其他行政机关和公务员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搞清楚人民警察的正确定位是什么,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导向上进一步凸显公安机关战斗实体和纪律部队的特性,这是当前加强基层基础建设需要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明确新时期人民警察的角色定位
人民警察的角色定位属于公安工作的基本概念范畴,应当说这本不该成为问题。但从实际情况看,在这方面长期以来却存在着不少模糊观念,一些同志对人民警察的角色定位理解不够准确,由此带来了一些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因此,我们必须对人民警察的角色定位进行再认识、再思考,着重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民警察的职业性质,决定了公安机关是不同于其他行政机关的战斗实体和纪律部队。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武装性质的国家治安行政力量和刑事司法力量,是一支天天在执法、时时要战斗的纪律部队。而长期以来,公安机关层级过多、分工过细,行政机关化的倾向比较突出,导致一些同志对我们行政机关的性质比较认同,对战斗实体和纪律部队的性质认识则比较模糊,习惯于坐堂办公、坐等接警,这与人民警察的职业性质很不协调。警察作为国家安全的保卫者、人民群众的护卫者、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其特殊的性质、任务和要求,决定了公安机关既是政府的部门,更是实战的警队,人民警察既是政府机关的公务员,更是维护稳定、打击犯罪的战斗员。公务员身份体现的是我们作为政府部门所具有的一般属性,而战斗员身份才是我们作为警察最根本的职业属性。
第二,人民警察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公安机关的警务活动和勤务方式必须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近年来,公安机关大力推进警务机制改革,打破传统的警务运作模式,把较多的警力压向基层一线、推向街头路面,一些民警由过去坐办公室、上八小时常日班,变为现在的上街头、下社区,执勤倒班、四班三运转,对此很不习惯、很不适应,甚至产生埋怨情绪,这也是角色定位不准的一个表现。警察是站在第一线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警务活动的对象主要是人,内容主要是执法办案、服务群众。因此,警察的工作岗位主要不是在办公室,而应当更多地巡逻于街头路面、奔波于罪案现场、走访于千家万户、扎根于群众之中。加之社会治安是动态的,犯罪活动随时随地可能发生,这就要求公安机关特别是基层所队不能按部就班,必须实行与动态治安特点和实战需要相适应的勤务制度,就像医院日夜都开刀、广电日夜都播报、列车日夜都运行、部队日夜都上哨一样,公安机关也必须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实现对社会治安的全天候、全时空有效控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党政司法从民警角色定位看基层基础建设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