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第三条规定:“秉公执法:不徇私情,不畏权势,严禁逼供,不枉不纵”。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作为公安民警的一条职业道德规范,从根本上说来,是由公安民警的性质、任务和职业特点所决定的。具体说来,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维护公安机关执法权威的要求,也是公安民警必须尽的职业责任。当前,人民警察由于种种原因,在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仅就存在的问题、原因及治理对策进行一下初探。
一、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执法不严、执法不公。
一是有案不立、立案不实。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均立案不实,有的甚至刑事案件立案数大于治安案件立案数。二是不履行法定职责,漠视群众危难疾苦,执法不作为。三是执法不公现象仍然存在;四是以罚代刑、以罚代教、以罚代拘等降格处理;五是法律手续不全,未立案就采取强制措施,超范围使用留置盘问手段,办理刑事案件使用治安传唤,取保候审超期限,保而不侦,单人办案,延长留置盘问时间。同时,也不办理审批手续,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未告知当事人应享有的权利,先执行后裁决等。
(二)具体执法办案质量不高,违反程序执法。
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出现的错误或使用留置盘问、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措施不当;采取传唤讯问犯罪嫌疑人不当;刑事拘留未及时办理延长审批手续,造成超期羁押。在办理治安行政案件中出现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定性不准或适用法律错误或引用法律不全;程序违法或法律手续不齐全;告知诉权不当;先执行后裁决;单人制作讯问、询问笔录、讯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使用询问笔录、处罚失当;传唤、留置盘问措施使用不当;卷宗装订不规范等等。
(三)职务违法违纪问题突出。
一是刑讯逼供问题屡禁不止;二是滥用强制措施问题还十分突出。有的民警无视公安部三令五申,在执法办案中置法纪于不顾,进行非法留置、非法拘传、非法拘留;有的民警玩忽职守,失职渎职,导致被羁押人员在羁押场所自杀;有的民警对犯罪嫌疑人超期羁押,严重侵犯其人身权利;还有的民警循私枉法、贪赃枉法,搞权权交易,对犯罪嫌疑人滥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保外就医,使其逃避法律制裁,违规没收保证金。三是滥用留置措施。这是目前基层公安机关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有相当一部分留置对象不符合警察法规定的四种条件。有的是为了延长办案时间;有的用留置措施取代刑事传唤和治安传唤;还有的把留置作为强制措施使用。
(四)滥收乱罚,利用办案权力搞创收,侵犯群众财产利益。特别是治安案件最为突出。
二、在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执法主体方面的原因:
一是民警法律素质不适应:1、缺乏执法的责任意识。有些民警往往局限于不出事就行,因循守旧,就事论事,就案论案,不注重执法活动的社会效果,不能以全局的高度来处理具体的执法事项。2、缺乏法律知识的更新意识。一些民警对法律知识学习不够,导致自觉不自觉地侵犯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3、缺乏执法的程序意识。有的领导和民警不重视执法程序,重实体、轻程序,重案件事实调查、轻及时依法取证的思维定势依然没有改变,认为只要案件事实清楚,其他的问题不大;证据意识淡薄,对收集证据有畏难情绪。更有甚者,一旦自认为法律规定的程序“妨碍”了执法,就想方设法简化执法程序。有的存有急功近利思想,不按程序执法。
二是政治文化素质不适应:1、政治素质不高。一些执法人员理想信念淡化,享乐主义思想滋长,讲报酬的多,讲奉献的少,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受到扭曲;一些民警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淡化,对改善警民关系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尚未真正意识到执法工作的互动性。2、文化层次偏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公安执法任务。且平时不注重学习,导致执法办案质量不高,漏洞百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党政司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在线全文阅读。
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