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采购的理论定位与管理制度改革(2)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三)政府采购是公共支出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政府采购是政府支出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加强对政府采购的管理是强化公共支出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方面,政府采购作为公共支出管理的一个重要执行环节,可以利用政府采购作为保护本国产品和企业的手段,承担着执行国家政策的重要使命;另一方面,政府采购具有广泛性,从航天飞机到一般的汽车、家具和办公用品等,都是政府采购的领域,采购专业化是政府采购的一个重要特点,这一点是任何一个私营组织的采购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政府采购的广泛性,决定了政府采购的重要性;再一方面,政府始终是各国国内市场的最大用户,政府购买的数额巨大,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较大,因此加强对政府采购支出的管理是政府的重要任务。从一定意义上讲,公共支出管理被看做是一个长的价值链,政府通过公共支出向人们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核心问题之一是加强对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因此,作为公共支出管理的政府采购,是保证实现公共资金合理有效使用的重要环节。
二、中国政府采购制度的建立与存在问题分析
任何一项新生事物的产生,任何一项经济管理制度的改革,都必然要经过一个发展与完善的过程,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我国的政府采购制度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相应地建立、完善与发展的。
从1996年开始,我国在上海、河北、深圳等地开展政府采购制度的改革试点工作。随后,政府采购的改革与制度建设在全国各地普遍展开,蓬勃发展。到1998年,中央和地方财政部门大多建立了专门机构,负责履行政府采购的管理职责。有些地方还建立了专门的政府集中采购机构。1994年9月,财政部颁发了《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2000年6月,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颁布了地方性的政府采购管理办法。几年的时间,政府采购的范围不断扩大,规模迅速增长。1998年,全国政府采购的规模为31亿元,到2002年,全国政府采购的规模达到了1009亿元。我国的国情和经济结构决定了各级政府是最大的货物和项目采购人,政府采购的市场主要包括:政府消费部分、国家建设部分和外国及国际金融机构对华贷款大建设部分。
利用法律手段规范政府采购市场是国际上的通行作法,没有法律的约束,就会使一国的政府采购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就难于消除国际采购市场中的贸易壁垒,就难于开拓对外经济合作的新渠道,就难于控制国外一些供应商对国内某些领域市场的垄断,因而也就难于有效地保护民族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作为世贸组织的成员国,还应加入世贸组织的《政府采购协议》,这些都迫切要求一个国家必须建立政府采购法,以便更好地开拓国际政府采购市场,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公共采购市场体系,提高政府采购的效率。我国于2002年底,正式颁布了《政府采购法》,这标志着我国政府采购改革已进入了法治化阶段。政府采购法的颁布,对加强政府采购的管理和稳定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然而,中国的政府采购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来自管理方面的缺陷:
1 政府采购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
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对政府采购的管理体系虽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设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对政府采购的组织管理与监督。例如,韩国设立国家供应局,英国设立国家采购局,而我国到目前为止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负责政府采购管理与监督的专门机构与人员,这一制度缺陷所遭致的后果是难以规范公共采购市场,难以保证政府采购的公平、透明和高效。有些省市政府虽然也建立了政府采购办公室,但制度不统一、管理方法不一致,在省与省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形成了较大的政府采购的制度障碍,降低了政府采购的经济性和效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财经金融中国政府采购的理论定位与管理制度改革(2)在线全文阅读。
中国政府采购的理论定位与管理制度改革(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