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25号《金融资产的转让和服务以及负债清偿的会计处理》(FAS125)中指出,“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是自愿的双方在当前交易(而不是被迫或清算销售)中据以购买(或承担)或销售(或清偿)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2004年6月,FASB的公允价值计量征求意见稿(ED:Fair Value Measurement)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当前交易中,在熟悉情况、不关联、自愿的各方之间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价格。”
2006年9月15日,FASB专门就公允价值计量发布了一项新准则——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FAS No.157)。新准则中,公允价值被明确定义为:公允价值是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销售资产将收到的或转移负债将付出的价格。
我国2006年新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也与国际会计准则作了最大程度的趋同。基本准则第四十二条第五段指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综上所述,公允价值因衍生金融工具计量需要而产生的一种价值估计方法,逐步演变为一种新的计量属性。而作为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则被认为是建立在市价基础上的,以交易双方为半径的空间范围内进行的,关于资产或负债的交换(清偿)价格,包括未来可能发生的资产或负债的交换(清偿)的估计价格。
(二)关于公允价值性质的争议
毋庸置疑,公允价值概念的出现是对会计计量理念的突破与 发展 ,而“公允价值”的涵义则引起了会计界的激烈争论。中国会计界对公允价值的研究起步较晚,1997年黄世忠教授的“公允价值会计——面向21世纪的计量模式”一文,拉开了公允价值研究的序幕,随后关于公允价值的讨论成为会计理论界的热门话题。截至2007年底,有关公允价值研究的 论文 数字统计如表1①:
尽管对公允价值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主要还是围绕能否作为计量属性形成对立的两种观点。
一是公允价值是一种新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会计是会计计量的一场大革命(黄世忠 1997)。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反映的是现值,但不是所有计量现值的属性都能作为公允价值(卢永华 2000)。公允价值是与市场价格、历史成本及现行成本有所区别的一种新的计量属性(葛家澍 2001)。公允价值是一种在“现行市价”和“现值”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复合”性质的计量属性(王建成 2007)。
二是公允价值不是一种计量属性。公允价值是一种计量属性的衡量标准,在一个完善的、竞争的市场中,市价是最好的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石本仁 2001)。公允价值决不是一个独立的新的计量属性。为了凸显当前令人关注的多种交易中实际交易价格是否公允的需要,在规范会计实务的准则中,却不得不扬弃表述计量属性所惯用的时态观,广泛使用了“公允价值”这个概念,来与“历史成本”概念相并提,这在概念依据上是混淆不清的,也许这正是导致不同见解的根源(常勋 2004)。因而,有人认为,公允价值应该成为每种计量属性追求的最高目标(朱继军 2004)。公允价值的实质是客观价值(任世驰 2005)。历史成本是过去交易时点的“公允价值”;现行市价是现行交易时点的“公允价值”;可变现净值和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值是近似的现时“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不是一种新的计量属性(郑安平 2006)。
四、公允价值定义辨析
上述分歧主要集中在公允价值是否构成独立的计量属性,笔者认为,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质疑的主要原因,是对“公允”和“价值”的含义有着不同的解读。虽然权威机构几乎都将公允价值定位为 会计 计量属性,但从会计计量的特征和概念的 科学 严谨性考虑,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是很值得商榷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财经金融公允价值属性的辨析及其定位研究(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