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试论储蓄分流的必然性(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0-06-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三)商业银行“同业存放”的近期变动趋势

为了进一步考察居民储蓄存款分流后入市资金的变化情况,我们对五家(工、农、中、建、交)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方的“同业往来”余额与资金运用方的“同业存放”余额轧差后的差额进行了数据分析,观测其在近一时期的变动趋势。这里,同业存放差额的经济含义为:五家银行与其余金融机构之间发生同业往来的资金净流入额。通常,圈商的资金除了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以外,主要还是存放于中央银行指定的上述几家国有商业银行。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同业往来差额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股市资金的变动趋势。1998年初,五家国有商业银行的同业存放净差额约为1000亿元,而后稳步增长,1999年上半年基本稳定在1500-1800亿元左右,从6月份起,商业银行同业存放净差额开始迅速增长,到11月末该项目总金额达到2700亿元。与此同时,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动趋势与同业存放形成明显的对照。1999年6月以后随着入市资金数额迅速增加,居民储蓄存款的增幅骤减,并先后在三个月中出现余额减少的情况,其中10和11月储蓄存款共减少178亿元,同期五家银行的同业存放增加384亿元,这说明不仅居民储蓄减少的资金流入股票市场,而且还有其他资金转移到股市资金帐户中。

  (四)居民储蓄存款分流导致货币供给发生变化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办法》,关于货币总量层次划分的标准以及各层次所包含的内容如下:

M。=流通中的现金;

M1=M。+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业存款+信用卡存款;

M2=M1+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信托类存款+临时存款+财政预算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款+同业存放。

根据上述货币供给量定义,得到如下方程:M2=M。+D1+D2+D3+D4

其中,M。、D1、D2、D3、D4分别为现金总量、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

根据上述数据,在导致货币供给增长率下降的各项因素中,居民储蓄存款分流的贡献度为108.6%,企业存款的贡献度为26.7%,而现金的贡献度为-30.92%。即储蓄存款的增长势头减弱,已成为货币供给增长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同时,企业存款的增长率也有明显下降,说明储蓄存款分流并未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获得更多资金,因而加剧了货币供给的递减趋势。

到本世纪末1999年11月,我国广义货币M2增长率为14%,比上一年度下降2.7个百分点,同时,企业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数额变动分别使M2增长率降低0.59个百分点和0.1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现金M。的增加使广义货币增长率上升了0.84个百分点。而其他项目对广义货币的影响较小,共计为0.067%。

五、居民储蓄存款分流的宏观经济效应

(一) 储蓄存款分流使得扩张性货币政策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随着储蓄存款增长率的不断降低,广义货币M2的增长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计量分析表明,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长势头减弱已经成为货币供给增长率逐年递减的主要原因。从1994年到1999年储蓄存款余额增长率由41.5%减少到12%,同时,广义货币增长率有35.8%下降到14%,两者相关系数高达95.6%.这一时期,储蓄存款减少对货币供给收缩的平均贡献率为83.6%。从一定意义上讲,储蓄存款不断分流使得中央银行采取的各种旨在扩张货币供给量的政策操作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 储蓄存款分流导致越来越多的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之外,从而降低了整个经济体系的金融效率

     减少居民储蓄存款的最终目的在于扩大消费和投资,进而刺激经济尽快复苏。但由于缺乏社会保障制度和有效的资本市场,大量储蓄存款在从商业银行分流出来之后,未能真正注入实体经济的循环,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目的,相反,愈来愈多的资金在股市(特别是一级市场)沉淀下来,形成严重的资金损耗。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财经金融试论储蓄分流的必然性(4)在线全文阅读。

试论储蓄分流的必然性(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qishi/cjjr/4499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