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结合国家信用和市场建设,打破农村发展的恶性路径依赖。开发性金融身兼政府和市场双重特性,在通过市场运作打破农村发展的恶性路径依赖上具有其他金融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首先,在加大支农投入方面,开发银行贷款相较财政资金到位早,资金的时间价值较高。在支持农村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云南分行累计发放贷款91.86亿元,有关项目发挥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支持贫困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方面,云南分行对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国家级贫困县)第一重点中学宁蒗一中提供贷款1000万元,支持学校及时建成了教学楼和学生宿舍。
其次,在促进良好预期的形成方面,开发银行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享有准主权级国家信用,在引导资金流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方面有较强的引导、示范和增强信心的作用。按照《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云南分行与易门县政府、正大集团合作,采用政府建设基础设施、农户承租、企业收购的模式,贷款3000万元支持易门县生猪生产项目,在全县建设150个生猪家禽养殖小区,引领当地农户走集约化、规模化的养殖生产道路。最终实现政府产业规划、农户致富、企业发展的多赢效果。云南分行正在积极开发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奶水牛项目,支持地方大力发展以奶农为基础、基地为依托、企业为龙头的奶业产业化经营,形成以奶业产业链为主的各环节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合作模式,引导企业和农户向科学化、集约化的市场经济迈进。
二是发挥应对大额长期风险的制度优势,促进农业投资机制建设。从宏观上说,我国农业投资的风险特点是大额长期风险。开发性金融独特的体制优势有助于有效地应对这些风险:通过组织增信和市场建设防范和化解体制性缺损的风险;通过把开发性金融和政府协调、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藉以防范和化解经济周期波动的风险;通过风险投资大数法则防范和化解项目失败风险。云南分行贷款2900万元支持了覆盖临沧市5个县区的南华晶莹糖业有限公司甘蔗种植支农贷款项目,蔗区辐射41个乡镇,6万余户蔗农。通过充分发挥应对大额长期风险的制度优势,云南分行大力支持临沧的重要支柱产业蔗糖产业,对于加快临沧市的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社会发展、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是发挥组织增信优势,促进支农资金整合。云南分行的实践证明,通过组织增信,能够有效地把有限的资源整合在一起,发挥最大的作用。在新农村建设中,开发性金融作为制度建设的推动力量和外部监管力量,有利于建设一个高效的资源分配体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防止资金在各个环节的分散和无效,促进其实实在在地发挥支农作用。云南分行通过省政府组织增信向云南省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等融资平台发放贷款80.0l亿元,通过州(市)政府组织增信向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大理白族自治州国有资产经营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等融资平台发放贷款4.7l亿元,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集聚并释放了政府信用资源,促进了政府支农资金的整合。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财经金融用开发性金融思路加大支农力度(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