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经济统筹发展的哲学基础和现实意义及实现办法(7)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五个统筹”还提示了对外开放新格局对建设“全面小康”的影响。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全方位开放的趋势日益深入,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的互动性明显增强,对外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地位日益重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们既要有效利用国际资本、技术和市场,又要关注国际经济形势和全球资源配置格局的变化,既要注意新的开放格局为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又要注意这种开放新格局对国内经济发展所提出的新挑战。这就需要高度重视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协调问题,特别是要根据对外开放新格局调整好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要把产业发展与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合起来,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起来。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城乡经济和区域经济呈多层次性的发展中大国,我国经济要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保持稳定增长,固然要实行以国内资源和国内市场作为基点的经济发展战略,但是为了有效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在经济发展战略上就要更加注重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协调。正好是这种思路出发,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的制度保障,更好地发挥外资的作用,增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能力。随着对外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持续上升,我国将会逐步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会在国际市场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并对国际经济运行和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的影响,这种作用和影响又会反过来带动和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总之,“五个统筹”作为一种新的实践观念,既体现了“全面小康”目标的内在要求,也反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矛盾,同时提示了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对国内建设实践的影响,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的思想保证。因此,我们一定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兼顾,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1、科学发展观是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解决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我们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统筹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要解决好领导干部的发展观问题。一定要从只注重经济增长,单纯追求GDP指标增长的片面发展观念转到在保持经济增长基础上的注重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追求经济社会综合指标的科学发展观念上来。那种认为经济增长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经济增长会自然而然带来其他社会目标实现的发展观念,是错误的、有害的。
2、用统筹兼顾的方法,解决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突出问题。统筹兼顾,就是要讲全局、讲引导、讲调整、讲平衡、讲协调。一是要兼顾到方方面面的关系,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二是要兼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解决好方方面面的利益矛盾。毛泽东同志曾经把统筹兼顾作为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兼顾,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协调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我们一定要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好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突出问题:要按照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纲领,解决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加强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这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要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积极推进分配制度的改革,理顺分配关系,加大分配调节力度,创立较为完善与合理的二次分配体制,切实解决好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一次分配考虑效率,二次分配兼顾公平,在完成一次分配的基础上,通过二次分配来保障公平公正。采取切实措施,让低收入中的一部分人达到中等富裕程度,逐步形成稳定的中等收入阶层。要通过深化改革、发展生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尽快增加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逐步消除城市贫困。要集中力量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农民增收难,提高农民收入,逐步消除农村贫困。要解决好就业问题,通过扩大生产,让社会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好处,从而消灭贫困,保持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财经金融浅谈经济统筹发展的哲学基础和现实意义及实现办法(7)在线全文阅读。
浅谈经济统筹发展的哲学基础和现实意义及实现办法(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