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尽快建成新一代气象雷达。雷达是突发性灾害天气较好的监测手段,由于我市地处中纬内陆地区,夏季降水集中,且突发性灾害天气经常出现,雷达对于实时监测突发性灾害天气和人工增雨防雹指挥具有独特优势,比如对局地暴雨、冰雹等灾害的监测和预报,探测云层强度等,是指挥增雨防雹的必备手段。但我市目前使用的711气象雷达是我国第一代气象测雨雷达产品,属淘汰级,且该雷达目前已严重老化,故障频出,远远不能满足我市防灾工作的要求。特别是根据中国气象局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布网规划,我市的地理区位在全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布点建设中没有优势,从已经建成的多普勒雷达布网情况看,离我市较近的是我省太原和河北石家庄多普勒雷达站,但由于地形影响,使该雷达对**的有效探测能力大为减弱。所以有必要积极争取国家作为补充雷达监测布点的713数字化天气雷达在我市的建设,以满足我市人工影响天气的需要。
第三,引进风廓线仪,实现高空气象连续探测。风廓线仪的主要功能是获取高空风和低空急流活动特征,能提供高时空密度的气象信息,它可测定垂直风速,对研究小尺度天气、强对流风暴等具有重要价值。当布设在常规探空站之间天气变化敏感的地区,可探测湍流、大气稳定度、中尺度大气运动等,对改进天气分析预报,降低测风成本和提高实效等均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建立和完善卫星遥感监测系统。开展风云二号卫星资料的接收应用,做好EOS-MODIS卫星遥感资料的开发应用。深入研究开发卫星遥感信息资源,开展对全市生态环境、干旱、火灾、洪涝等灾害的动态监测业务,逐步建立集卫星遥感监测系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于一体的高时空分辨率的灾害监测预警系统。
(二)加强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建设
一要建立突发气象灾害短时预警系统。主要是以天气雷达资料为基础的临近预报系统,因为主要是靠外推作预报的,而中尺度天气系统在短时间内就可能发生重大变化。因此,这种临近预报系统在1小时内最为有效,最长预警时效也只能达到两小时。所以,气象灾害的短时预报必须把雷达资料、卫星资料、自动气象站等资料与中尺度数值预报产品结合起来使用,把监测的优势和数值预报优势两者结合起来。
二要完善气象灾害预警服务系统。完善**市主要流域面雨量预报系统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汛期气象服务能力。加快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系统、城市积涝预报预警系统和城市重大特发性灾害气象服务系统建设,提高城市灾害气象保障应急能力。建立**交通气象监测服务系统,提高公路交通安全气象服务能力。完善以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的全方位的气象信息专业服务网络系统,努力提高气象信息的对外辐射能力。
三要建立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根据气象灾害轻重程度的预测结果,及时完成影像、图标警示信号的制作。建设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利用3G等新技术快速传递气象灾害警示信号。利用电视、电台、网站、咨询电话、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渠道及时发布气象预警信息。还可借鉴北京、上海等地经验,在城市中心或人流密集区设立气象监测预警塔,平时发布24小时天气预报,如遇灾害天气则可作为灾害性天气警示标志。亦可利用城市公交移动电视或显示屏发布灾害预警信息,争取最大的信息覆盖面,为防灾减灾争取时间。
(三)加强立法,规范气象防灾减灾工作
一是根据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程度,设定启动气象灾害应急机制的基本条件。二是确定工作流程及人员,完善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工作机制,一旦监测到灾害性天气,相关人员必须以应急预警服务为中心,严格按照流程,全程跟踪,组织做好各项工作,确保通过电话、传真网络多种形式将预警信息和天气实况迅速传递到党委政府的重要部门,尽最大努力将气象灾害信息通过各种传媒家喻户晓。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城建环保加强市城市气象灾害预警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