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丰富人文科学知识,这是形成人文素质乃至所有素质的基础,它包括文、史、哲、艺、伦理学等。好书会对人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影响甚至会渗入灵魂层面。毋庸忌言,市民身上有一定的陋习,怎样才能脱去落后的、与城市文明不相吻合的习俗?通过人文科学知识去蒸发,是最好的办法。
二是认知所在城市的文化传统和变迁演化,关注城市命运。只有对人类问题有责任感,才会有爱祖国的深情,爱社会的热情,爱家园的真情,以及爱自己的感情,作为市民,了解自己生活的城市,认知生活的环境空间和风貌,才能把自己融入进去,真正属于城市,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生活。
三是培养高尚的人格要素和健康心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中,市民,不论是处于什么情况,都不能自卑自弃,也不能自高自大,都要善于了解、控制自己的情绪,也要善于了解其他人的情绪,对协调周围环境发挥作用;既要激励自己,又要维系融洽人际关系。
四是通过政府、新闻媒体进行大量的宣传报道,强化市民的城市文明素质,使他们接受新的生活方式和观念,以适应新的环境,被城市所接受和吸纳,自觉置身于这个城市中,成为城市的主人。
四、良好的素质同样来自于良好的环境和管理
人的素质影响城市管理,反之,城市管理的水平亦无不影响人的素质。两者之间这种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要求我们既要目中有人,抓好市民素质教育和培养,又要手中抓物,搞好环境建设和规范管理秩序。当前,一方面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市民队伍迅速庞大,其素质亟待提高;另一方面,城市承载能力有限,容量已达饱和或超饱和状态,并且管理上薄弱环节较多,有些管理未曾到位。在这种情况下,环境和管理对市民的作用显得尤为明显和重要。在我区,由于管理水平和力度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公共设施常常遭到损坏,残缺不全,公共秩序有时较混乱,这对市民无疑会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他们形成市民意识。
提高人的素质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而且具有潜移默化的特征。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创造一定的环境条件和氛围,来加速这一过程的行进,并可以通过有形的外部条件,催化无形的转化和渗透。这就是城市环境和管理水平,它对市民素质的生成和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提高环境品位,陶冶思想情操。城市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合点,是精神文明的载体和窗口,搞好城市文明建设,有利于形成未来搞好的社会环境,陶冶人的情操,规范人的行为,形成健康的社会风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环境对人的影响是直接的、直观的、具体的。由混凝土覆盖的城市表现,并不是城市化象征。只有人、建筑与自然想融合的城市、具有历史继承性和地方特色的城市、蕴藏文化内涵行业具有文化品位的城市,才能被人称的起故乡的城市,才能激起人们对故乡的自豪感。也只有这样的城市,才能对人的素质起到良好的陶冶作用。这样的环境对市民的行为起到潜在的约束作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行为习惯,并由此上升为一种城市市民意识形态。
五、依法管理,强化法制观念是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的要求
大家都知道,新加坡是一个文明程度很高的国度,但是,新加坡的经济处罚制度不能不令人吃惊,乱扔杂物、在公共场所吸烟等等,都会受到重罚。在某种意义上讲,新加坡的文明程度,几乎是建筑在重罚之上的。这样的制度,不仅是完全针对到新加坡游览的外国人的,而且同样也是针对本国公民的。在西方有些文明国家,男子在家中裸露上身,如果被对门、对窗的邻居看到,将受到指控和处罚。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哪一个国家和地区和文明程度怎样,从严管理,从严执法,都是不可缺少的。
我们的市民在这个城市生活,一切都应按照城市的规律去规范自己的行为。我们常常在道路交叉口看到这样的现象:色灯只对机动车起管制作用,而对行人、非机动车讲往往只是摆设,这种情况反复多次地在人面前出现,会对他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产生怎样的影响?同样,一些市民在人行道上摆摊设点,占道经营,乱停乱放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因此,全面地严格依法管理,严肃地纠正和查处各种不规范行为,对促进市民提高素质,实在是极其重要的。当然,人的素质存在差别,同样为市民,其素质亦有高低之分,因此依法管理的实施对不同的对象具有不完全等同的效果。但是,无论是谁,都会在从严执法管理中受到约束,并由此渗透到思想意识,养成自觉行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城建环保我区市民素质与城市管理(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