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抓好基础,创新机制,不断增强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做好新时期的水利工作,建立人水和谐的社会,必须把遵循水的自然规律与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统一于治水工作的实践,才能真正实现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的体会是:
1、加强科学规划,增强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治水,必须从规划工作做起。多年来,我们一直把水利规划工作放到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一把手亲自抓,建立专家组,成立专门班子,明确职能处室具体抓。按照部、省部署要求,我们相继完成了一批专业规划和重点区域规划,“十一五”水利发展规划已完成专项报告,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也取得阶段性成果。在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上,我们明确: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体现科学的治水理念,充分体现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充分体现城市与农村、流域与区域、水安全与水资源和水环境、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的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的治水思路,为加快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提供科学依据,为不断提高水利的服务能力提供科学指导。
2、推进科技进步,增强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现科学治水,必须加强治水的科学手段。我们始终坚持把加强科技进步作为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来抓。每年都要增加水利科技专项资金,扶持重点水利技术创新和科研项目;去年又专门设立科技进步奖励基金,用于奖励科技进步优秀项目和先进工作者。这几年,我们以信息化作为带动水利现代化建设的主要载体,先后投入近2亿元,完成了水文监测信息系统、水资源监控系统、防汛指挥系统和行政管理支持系统,正在建设覆盖全省、实时更新的***水利信息库,为***水利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3、创建发展机制,增强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促进水利事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深感这几年的水利事业的每一步发展总是得益于水利改革的有力推动。在城市,我们运用市场机制,构建了多元化城市水利投融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城市水利的大规模建设。在农村,我们按照农村水利的不同功能和不同受益区域,提出了政府投资、群众筹资、市场融资和科学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等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水利发展机制,形成了新形势下农村水利发展的新模式。在水管单位,我们通过试点,摸索了“定性分类、管养分离、定编定岗、竞聘上岗”的改革思路,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在行业系统,我们重点推进了水利施工企业和规划设计咨询单位的改制工作,按照完全竞争性行业国有资产全部退出,兼有部分公益性行业国有资本适当参股的基本思路,对不同单位实行不同的改制模式,目前省属规划、设计和勘测三个单位的改制已全部到位,水建总公司的改制已经完成资产挂牌,咨询中心改制方案也已经形成。改制单位的体制机制优势已经开始体现。
4、健全水利法制,增强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多年治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治水仅有工程性措施是不够的,依法保护水资源,规范各种水事秩序,也是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几年来,我省一直十分重视水利法制建设,先后制定了7部地方性涉水法规和5部政府规章,为依法治水、管水提供了法律保障。国家新《水法》颁布后,又及时修订了《***省水资源管理条例》。去年,针对当前湖泊管理比较薄弱的实际,又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省湖泊保护条例》。在执法方面,我省于1996年就成立了省、市、县三级水政监察组织,形成3300多人的专兼职水政执法队伍,在组织打击长江非法采砂、防汛清障、处理涉水违法事件、维护水事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抓好队伍建设,增强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组织保证。事业兴衰,关键在人。从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从水利管理到水务管理、从水利的计划管理体制到市场化法制化管理体制的转变,需要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水利职工队伍。新形势下的水务管理工作者不仅要懂建设,而且要懂管理;不仅要懂水利,而且要懂经济,不仅要懂技术,而且要懂法规。我们提出了创建学习型、实干型和奉献型水利职工队伍的目标,制订了干部职工教育培训规划,实行了引进人才和促进人才成长的政策,全系统追求知识、钻研技术、勇于创新的氛围更加浓厚。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城建环保不断增强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