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确认首先要解决是否作为收入确认的问题,即要满足收入的要素标准,只要某一交易或事项的发生引起收入要素发生增减变化,就应该加以确认。要素标准的核心在于要素的定义,因此,收入的定义直接决定了收入确认的要素标准。目前,凡是采用概念框架的国家都采纳了资产负债观作为概念框架的核心,而近30年来,财务会计领域内所发生的重大变化几乎都与资产负债观的应用有关,例如股票期权的费用化、养老金负债的确认、交易性金融资产和负债未实现损益的确认等。然而纯粹的应用资产负债观来确认收入事实证明是失败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资产负债观下的收入确认还必须考虑收入赚取过程中的一些差异性以及收入作为一个抽象的统计指标所应有的相对独立性,即收入确认即便参照资产负债观,也不能完全偏废收入费用观。
在资产负债观下,收入的本质是来自于企业日常活动中引起净资产增加的价值流人量,它会引起资产实体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因而收入确认的一个基本标准是某一交易或事项引起了确认主体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然而要具体确认一项收入还必须进一步明确:
(l)是资产或负债价值的变化引起了收入的确认,因而界定什么是交易或事项带来的资产和负债对确认收入就至关重要。
(2)收入来自于日常活动,这些日常活动茌不同的行业或企业环境中表现出不同的形式。有的表现为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各类合同交易,也有的表现为其他交易或事项,例如投资、生物资产的种植、期货期权等。要确认收入,就必须对这些日常活动的业务知识和业务特点以及经济实质有着全面深入的了解。例如要确认来自合同交易的收入,就必须明确对合同加以界定,对企业在签订、执行和终结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资产和负债也必须明确作出界定、而对涉及多项交付以及商品和劳务混在一起的多要素合同,在具体履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情况对合同进行分割、合并和调整,以便正确确认不同业务活动或不同合同所产生的收入。
(3)企业获取收入的过程也是参与社会价值分配的过程,企业价值的实现需要借助社会机制。例如大多数收入来自于客户之间的合同交易,这些交易的发生必然涉及买卖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交换,对于权利和义务的认定必然涉及法律因素,因此应明确在收入确认中如何恰当借助社会机制,如法律标准。
(4)明确收入确认是站在企业的角度还是客户的角度。因为不同角度看待问题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例如企业销售一台需要专业化培训才能正确操作的机器,对于客户来说,如果要买这台机器,就必须接受培训,因此客户会把购买机器接受培圳看作一个完整的业务来交易;而在企业看来则是两项业务,机器销售业务和培训服务,站在客户的角度,则认为是企业对其需要履行的一项完整的义务。
(5)明确确认是动态进行的。企业收入的获取需要经历一系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企业给予了交易另一方某种选择权,就会给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带来不确定性。那么收入在赚取的过程中,对符合确认标准的收入不仅要进行初始确认,还要随着交易情况的变化,进行后续乃至终止确认。5结论
会计确认作为与计量、记录和报告相平行的概念,是会计信息系统加工处理信息的第一步,其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对企业发生的各类交易或事项的原始信息进行选择和判断,以确定是否需要会计系统处理、何时处理。由于企业外部环境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会计确认会受到确认主体、对象、确认基础和确认一般标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些相关因素会体现在会计确认的基本标准中,表现为确认既要满足会计所持有的技术标准:会计要素定义和可用货币计量,还必须满足质量标准。然而人们在要素定义上的分歧,使得收入的确认出现资产负债观确认模式和收入费用观模式之分。资产负债观确认模式和收入费用观模式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是根据资产或负债的变动来决定是否确认收人,后者是根据收入需要来决定是否确认。由于资产负债观和收入费用观的区别主要在于看待同一对象的角度不同,两者只是在某些情形下有所区别,因此收入确认模式即便转向资产负债观,也并不意味着全面否定收入费用观。
在资产负债观模式下如何确认收入是当前会计界讨论的热点,会计确认是会计进行的一项不确定性决策活动,目的是为了将不确定性消除到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接受的程度。会计确认经济后果的存在使得会计确认的具体标准要受到不同社会体制、不同法律体系下价值观的制约,因而我们对会计确认标准的研究视野或许要拓展到管理学、法学等领域,从而加大了确认标准制定和具体执行时的难度和斟酌的空间。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论文指导对会计收入确认的相关思考(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