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
在初步了解了教学设计的四个环节和要素之后,我们来探讨如何进行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详细解说每个环节应如何作出安排。
1. 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实际上,教学目标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结果的一种主观上的愿望,是对完成教学活动后,学习者应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详细具体的描述。(6)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已开始从过去“强调双基”转变为“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新课标以行为目标来表述课程内容标准,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的陈述上应是明确的、具体的,可以观察和测量的,避免含糊不清和不切实际的语言表述。其规范表述应该是(7):
(1)行为主体学生化。要把每项目标陈述为学生行为而不是教师行为,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比如:“学生能••••••, 学生会••••••”。
(2)行为状况动词多样化。尽可能是可理解、可观察的。比如:能读出、写出、背出、列出、理解、辨别、解决、进行对比等。
(3)行为条件情景化。描述行为发生通过的媒体、手段、限定的时间和提供的信息。比如:“通过听录音••••••”、“通过小组对话••••••”、“通过模拟商场购物场景••••••”等。
(4)行为标准表现程度具体化、层次化。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要求教学目标陈述时应具体化和层次化。比如:“程度较好的学生能正确运用所学语法规则造句并能运用一般现在时口头或书面描述自己一天的活动”、“中等生能掌握一般现在时的语法规则并能运用所学语法规则进行口头或书面的简单交流”、“学困生要求掌握单元中的核心词汇、功能性句子并能基本掌握一般现在时的基本规则”等。
2. 进行任务分析。
教学任务的分析就是对陈述出来的教学目标的实施过程的进一步设计。那么,什么是教学任务的分析呢?教学任务的分析是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对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学生身心发展内容及其层次关系进行分析,以确定促进其发展的必要条件。(8)教学任务的分析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entry skills)。
学生的起点能力是指学生在进入新的学习单元或新的学习课题之前,其原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准备状态。(9)起点能力是学生发展新能力的内部条件,对新的教学任务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确定学生起点能力的方法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可以利用学生的作业、小测验或是当堂提问的方式并且认真观察学生的反应,以了解他们原有的基础。在一个单元的学习结束之后,可以对照单元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单元检测。如果学生掌握了每个教学单元85%的教学目标所规定的内容,那么才可以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
(2)分析使能目标(enabling objectives)及其类型。
使能目标就是介于起点能力和终点目标之间的教学目标。(10)从起点到终点之间所需学习的知识、技能越多,则使能目标就越多。使能目标中包含不同的任务类型。知识性技能是要就解决知与不知的问题,动作性技能是要解决会与不会的问题。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的作业来完成。我们以“使用一般过去时描述过去一天发生的活动”的学习课题为例,分析构成该课题教学终点目标、使能目标及起点能力(见图1)。
终点目标
使能目标
起点能力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新课改背景下如何通过教学设计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