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六级考试改革后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探讨(2)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二)创设多位一体教学方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长时间地保持同一姿态会使人产生厌倦,若让厌倦感无止境地蔓延发展,即使最优秀的人也会变得平庸。同样地,厌倦感对学生也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学生如产生厌倦感,任其发展,那他上课时就会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就是最积极的学生上课期间有时也会跑走神或心不在焉。为振奋学生的精神,让学生思路重人正轨;为保持学生高昂的学习激情,让学生思想集中,应不断采取新的教学手段,而不是一味地亲自在黑板上罗列key words或讲出大意来让学生复述。 比如正式上课前,教师可采用导入式课堂教学。即教师提出一个与课文密切相关的问题,学生可根据此问题展开联想,做出回答。导入式课堂教学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唤起学生潜在的好奇心和迫切的求知欲,使学生都能带着较高的热情和兴趣去学习理解课文。
课堂教学形式力求多样。实践证明,我们每个人都有一种偏好的学习方式。有些人是视觉学习者,当他们看到学习的内容以图像形式出现时,他们学得最好最轻松。有些人是听觉学习者,他们通过交谈的声音或音乐来学习。有些人则是触觉或动觉学习者,当他们通过触摸或者能亲身运动,体验和实验时会学得更好。专家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有视觉偏好。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中,应尽量地把课文内容以图像形式展现给学生,这样他们会觉得学得轻松,记得牢固。总之教师应不时穿插其他教学形式,并把上述三种类型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组合,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三)着力培养学生外语学习倾向
外语教学应当培养学生积极大胆的外语学习倾向这一观点是根据外语知识的特点、外语学习的心理特点以及外语教学思想发展现状提出的。语言是一套任意性符号。外语是一门语言,它也具有这一特点。语言的任意性是指符号与它所指的对象的关系。更具体地说,就是声音与意义的关系。语言的任意性最明显的表现在声音及其代表的意义上,同时也表现在各个层面上。如词的搭配也视习惯而言,句法中许多现象也不能按常理去判断。语言学家克拉申强调语言环境对外语学习成败的重要作用。语言环境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环境,学习者通过与语言的接触自然吸收;另一种是课堂环境,学习者在正规的课堂里学习语言的形式。前一种学习是潜意识的,而后一种学习却是有意识的。克拉申认为有意识地学习语言规则对语言的习惯和语言的口头运用起的作用不大。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它的学习往往在母语的环境下进行,受到母语的干扰,同时学习者也缺少如学习母语时所具备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所以说,外语学习单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而一个学习者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他就不会主动投入言语活动中去,更不会多方观察别人的言语行动。可见,积极的外语学习倾向在外语学习中是多么重要。当我们进一步研究外语学习的心理特点时,我们也会发现这一点。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一个被复述20遍的单词肯定比一个只复述10遍的词掌握得好。因此“重复”训练是十分重要的。认知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者一旦接触语言,其语言学习机制就会尽其能力把语言规则公式化。所以,语言学习最根本的条件就是语言的接触。只要不断接触语言,学习者的语言学习机制就会继续工作。因此,语言教学就是需要对目标语的充分接触。以上两种理论都说明外语的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接触、练习才能获得成功。而这就需要学习者具有积极的主动的学习倾向。现阶段外语教学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把培养语言的交际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外语教学若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就需要通过交际练习来提高。它要求双方随机应变地应付新的环境。如果某一方对环境不熟悉,焦虑就会产生。而利用不太熟悉的外语进行交际练习,学习者的焦虑产生是必然的。相当多的心理学家指出,高度焦虑只有同高度的能力相结合才能促进学习;高度焦虑同低能力或一般能力相结合,则往往会抑制学习。由于高度焦虑影响学生外语交际水平的发挥,同时由此也使焦虑增加,若如此恶性循环,必定会影响教学目的和效果。现阶段外语教学的另一个特点是以学习者为主体。在整个外语教学过程中,学习者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因素。学习者在学习倾向方面的差异,也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应着力培养学生大胆的外语学习倾向。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关于四、六级考试改革后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探讨(2)在线全文阅读。
关于四、六级考试改革后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探讨(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