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澳大利亚殖民者的话语霸权(2)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
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二
研究后殖民文化应首先直面殖民时期的历史遗留问题,否则就无从下手。差不多5万年以来,土著人一直是澳大利亚这块辽阔土地上的唯一的居民。他们的苦难始于英国殖民者1788年的澳洲登陆,其土地遭掠夺,文化受摧毁,社会被瓦解,西方殖民文化的冲击使土著人蒙受了巨大的创伤。这段历史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土著人和白人殖民者之间在话语权上的不平等。⑤即使在今天,生活在城市里的新的一代土著人依然饱尝这段历史的苦果,不管他们如何努力地想融入白人主流社会,但在白人的眼里他们依旧是黑人,是野蛮人,是“小偷”和“骗子”,白人的歧视,白人警察的迫害,失业,酗酒,入狱似乎就构成了土著人的主要生活,因而土著人和白人之间的种族冲突至今仍然是澳大利亚主要社会问题之一。
阿尔奇·韦勒该短篇小说集一经出版便好评如潮,引起了澳大利亚文学评论界对这位土著新锐作家的普遍关注。著名澳大利亚评论家N.基辛(Nancy Keesing)称它是“一本了不起的书”,书中每一篇短篇小说分量之重令她读来“如同窒息一般”⑥。《回家》由九个短篇和一个中篇构成,虽然阿尔奇·韦勒用不同的方式来描写每一部小说,但这些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置身于种族歧视社会中的土著人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和烦恼。小说主题一面揭示土著人对自身和社会环境的不断认识,同时也隐含了对澳大利亚种族歧视的谴责。中篇小说《库利》(Cooley)中的混血儿主人公库利生活在土著社会和白人社会的夹缝中,不仅受到白人的欺凌,而且也不为自己的土著社会所接纳,最后在独自去复仇时不幸饮弹身亡。《养老金日》(Pension Day)中的土著老人凄惨的晚年则预言了土著年轻人在种族歧视社会里的未来。与书名同名的短篇小说《回家》(Going Home)则浓缩了引发所有其他小说悲惨情节的主要冲突。男主人公比利·伍德沃德(Billy Woodward)在珀斯(Perth)的白人社会里是著名的足球运动员和画家,这种荣耀使得他常常误认为自己“现在已经是白人”⑦了,但土著的烙印却使他饱受白人邻居的冷遇。他曾竭力躲避他的那些“皮肤黝黑的、无言中眼睛却盯着你看的、粗暴的、吵吵闹闹且醉醺醺”的族人;他把醉卧他门前的叔叔粗暴地赶走;在街上看到自己堕落的阿姨时以自己和她有血缘关系而感到羞耻。他在自己21岁生日时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破旧的土著营地。那里既是生他、养他的故乡,又是他几年来所避之不及的地方。在这个酗酒和偷盗成风的环境里,他也被卷入了一场抢劫案之中。在被白人警察带走时,他突然失望地发现,不管他如何努力,也永远无法在白人社会里为自己找到一席立足之地,在白人眼里他依然是“黑人”。总之,对于所有小说中的土著人物来说,只要打上了土著人这个烙印,就永远不得不像犯人一样在白人的猜疑和偏见中过着四处流浪的贫穷日子。阿尔奇·韦勒以此解构着澳大利亚殖民者的话语霸权。 澳大利亚种族之间的对峙首先表现为殖民者对土著人的残酷歧视和压迫。在澳大利亚殖民者眼里,土著人不是平等意义上的人,而是“黑人”。土著人为了找到一条摆脱部落贫困生活的出路,只能借助于体育方面杰出的表现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像韦勒在《养老金日》中写到的那样“一个有着强健肌肉的年轻人,英语不好,又有黝黑的肤色,那他们还能做什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千万个比利·伍德沃德和克莱顿·利特尔(The Boxer)的奋斗经历就是一部澳洲土著反抗歧视与压迫的对峙史。毋庸置疑,土著人也像其他人种一样有自己的梦想:受到白人的尊敬,在白人社会找到自己“家”;或是在自己的部落里过着平静、自由和富裕的生活。但最终发现即使他们取得了成功,也只是暂时成为足球场上或拳击帐篷里的英雄,在白人眼里他们仍然被看作“另一个黑鬼”(just another darkey),仍然要面对种族歧视和警察的折磨。可以说在这部小说集中,剪报上目中无人的“波比·克莱顿(Baby Clayton 是克莱顿·利特尔的艺名)和《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上午》(Saturday Night and Sunday Morning)中的逃犯佩里(Perry Dogler)分别代表了现实生活中所有土著人物的希望和绝望。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挑战澳大利亚殖民者的话语霸权(2)在线全文阅读。
挑战澳大利亚殖民者的话语霸权(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