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英语是“形合”语言,即句子注重结构形式上的完整,注重形式规范,通过各种连接手段使句子保持聚集状态,并且句子各成分或者词语之间在人称、数、性和意义等方面必须遵循包括语法一致、意义一致、就近原则在内的原则,而这种原则使英语句子结构严格受到形态的约束,因而句式严谨、规范、刻板且缺乏弹性。相比之下,由于汉语是“意合”语言,即汉语强调通过意义连接句子,各单位之间的关系需要通过意义上的关联才能了解,而不需要使用连词等连接手段达到形式上的整体。因此,汉语的主谓结构要更复杂。
如:书读完了。(表受事)英语则必须用被动式才能与汉语保持主语一致。(英语中有少量动词具有类似特点,如This cloth is easy to wash.中的wash,但此种情况并不常见。)
汉语的谓语也复杂多样,可以用动词,名词,形容词,如天高云淡,海阔天空。(形容词做谓语)
The sky is high and the clouds are pale.
且由于汉语不受形态约束即谓语没有单复数之分,也没有“主谓一致”的束缚。这种关系上的灵活性使汉语在特定情况下比英语更难以理解。
王力说,“西洋语的结构好像连环,虽则环与环都联络起来,毕竟有联络的痕迹;中国与的结构好象无缝天衣,只是一块一块的硬凑,凑起来还不让它有痕迹。西洋语法是硬的,没有弹性的;中国语法是软的,富裕弹性的”。西洋语的这种联系是显性的,而中国语是隐性的,相对而言,显性的比隐性的在结构上更容易让人理解。
三、英汉文化中的不对等现象引起的“繁”“简”之争
任何两种文化中都有不对等的情况,英汉文化亦然。在英汉文化翻译中,由于各自独特的社会、政治、经济、历史、风俗等原因而导致的文化现象,两者之间就可能出现文化空缺,因而造成文化不对等,尤其表现在各文化所特有的各种实物和谚语、习语等语言表达形式上。在将原语(英语)翻译成目的语(汉语)时,其方法之一就是在译文后补充说明。
如英语Sesame Street 所对应的汉语是芝麻街,文化的不对等不仅造成翻译中的文化缺失,更让汉语阅读者觉得很难懂,此时要在后面补充说明,即:美国教小孩子学说话的电视节目。
四、结论
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总体上英语比汉语要复杂,但凡事皆有例外,正如文中所言,汉语中其实也有很多比英语表达更繁复的情况。但本文并非想推翻已经得出的结论,只是就部分语言现象加以讨论。只要读者愿意去找寻,相信还有更多例证可以支持文中的观点。
参考文献
1.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 杨丰宁 英汉语言比较与翻译 [M]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6
3. 刘宓庆 新编汉英对比与翻译 [M]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200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英汉表述之“简”与“繁”解析(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