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月绩效考核结果如表2所示。第一个月试运行结果表明在供应链财务和内部流程方面有较好的绩效,但合作伙伴关系较差。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企业间信息共享和研发合作两方面还需加强。另外,还要调低指标“总成本”的目标值,因为随着供应链体系逐渐成熟,成本会逐步降低。
得到半年的总体绩效后,绘出半年中四个层次的绩效走向图(图略),并根据绩效结果与存在问题的难易程度采用优化调整、再造、保持、观察等策略,供应链绩效评价结果利用矩阵如图所示。
从供应链绩效评价结果矩阵中可以看出:当供应链整体绩效比较高,存在问题比较少,且容易解决时,则只需要保持当前的绩效;当整体绩效比较高,存在较大的隐患时,则可进行调整优化;当整体绩效低,存在问题难以解决时,则考虑供应链再造;当整体绩效低,存在问题较易解决时,可以给予时间调整观察。观察期内,绩效有所提高,就采取优化调整;绩效没有得到提高,就采取供应链再设计。
A公司所在供应链运行半年后,从总体绩效及四个层面的趋势图看,A公司所在供应链整体绩效比较高,内部流程方面存在问题,绩效有逐月下降的趋势。经分析发现由于公路安检力度加大,供应商甲供应的原材料甲常常在运输途中延误,影响了整个供应链的反应速度。另外,供应原材料乙的供应商乙是贸易公司,不具有生产能力,由于近半年国外几家大型生产原材料乙的企业同期进行停产检修,其供应的原材料供给紧张,价格极不稳定,整个供应链受到较大的影响,可靠性评价得分较低。预计随着这几家原材料乙的生产企业陆续恢复生产,这一问题应该会得到解决。经绩效结果分析会议决定,整个供应链上所有受公路安检限制的产品都交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另外,A公司提出,公司将不定时从国内生产原材料乙的企业购买少量产品,减少国外市场变化对整个供应链的影响。
供应链运行一年后,A公司与其合作伙伴所在的供应链物流成本显著下降,并实现了公司间信息与技术的共享,公司调查还发现客户满意度也从原来的80%提高到98%。
四、结论
本文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利用平衡记分卡模型对案例企业所在供应链的组建和运行绩效评价进行了一个较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展示了基于平衡记分卡的供应链战略绩效评价体系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但这里仅给出了整个供应链层次的平衡记分卡,还未分解到成员企业层,供应链成员层的平衡记分卡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马士华:平衡记分法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2,4
[2]Dirk Maroni:Concept of Supply Chain Controlling[R].CFD/CPM-Seminar “SCM” 2002 in Bonn. www.conet.de,2003.6.10
[3]霍佳震 马秀波 朱琳捷: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及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平衡记分卡在供应链战略绩效评价中的应用(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