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注意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提高学习效率
美国语言学家S.D.Krashen认为,情感因素是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他同时提出了情感过滤器假设,认为在语言输入和语言习得机制之间存在着一个基于情感的过滤器,这个过滤器控制着输入的信息与学习者发生联系的程度。语言输入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有可能变成语言“吸收”,当学习者学习动机高、自信心强并且较少焦虑时,学习者往往能够接受较多的信息输入。
有研究者指出,我们通过语言展现自己的形象使别人对我们有所了解,同时也形成了自我语言意识,第二语言学习者也会逐渐形成基于新语言的自我语言意识。由于自我母语意识策略在新的语言感知中突然变得毫无用处,很容易导致学习者产生一种脆弱感及自我抑制情绪,进而导致学习者逃避外语学习。
首先,教育者应鼓励学习者从自身的心理态度出发,从情感上和心理上接受异族文化,积极融入目的语民族社会中去。第二语言(英语)习得者固然不能消除本民族文化习惯和心理模式的影响,但有必要在习得过程中尽量了解英美文化,形成对英美文化积极友好的感情。其次,教育者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要尊重学生,把学生当做朋友一样对待,尊重其意愿和情绪,愿意倾听其意见和要求;课堂中尽量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并且有趣的话题进行讨论,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能自由表达、自由参与、充分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四、看到语言发展的过渡阶段,全面理解“中式英语”的作用
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会形成一种既不同于母语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语言系统即中介语。我们日常所说的“中式英语”(Chinglish)即是这一过程的产物。相对于目的语而言,中介语(如“中式英语”)是错误的,而且由于某些非目的语的语法、语音等可能长期存在于中介语中,从而产生语言石化现象,多数学习者不能完全获得目的语的语言能力。但是谁也不能拒绝中介语的出现,相反还应很好地利用“中式英语”来帮助教学与学习。
首先,“中式英语”的错误正是学习者中介语系统发展情况的“晴雨表”,这些错误可以看成他们走向完善的路标,并且通过对这些“路标”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学生的中介语所处的发展阶段,并对他们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作出合理评价,以提高学习者掌握目的语的信心。其次,要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指导。在学习者对目的语的规则掌握非常肤浅时,出现的错误往往超出了其发展阶段,此时教师只需示意学习者传递了错误的信息,并及时提供正确的语言模式,供他们不断地模仿、巩固和强化正确的语言规则;在学习者对目的语的规则已经形成系统但还未进一步内化时,在给予纠正的同时还应作出解释,及时帮助学习者形成完整的概念,提高内在化程度。再次,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法和单词的教学,还应贯彻应用的原则,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中式英语”,不宜逐字逐句纠正,而是让他们在语言运用中成长,最终实现高职英语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蔡基刚.英语教学与英语写作中的汉式英语[J].外语界,1995,(3).
[2]曹淑萍.从中介语石化的成因谈高职外语教学对策[J].职教与经济研究,2005,(4).
[3]杜瑞清,姜亚军.近二十年“中国英语”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l).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试论双语视野下的高职英语教学(2)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