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走出误区校本教研特征创新
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式,是立足校本实际,发动全体教师集体智慧,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以改进教师教学实践为目的一种应用性研究。通过校本教研可以丰富学校教育内涵,培养教师教研意识,提高教师教研水平,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教研方式。
1.走出校本教研的误区
1.1误区一:教研目的“大”而“空”
校本教研是学校教科研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校本教研毕竟不同于其他研究方式。校本教研的直接目的是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实际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是教育教学实践中急需解决的紧要问题,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突出存在的问题。因而,校本教研的教研目的具有强烈的应用性与实际性,要体现小而实的特点,杜绝大而空。然而,部分学校管理者,歪曲了校本教研的真正目的,脱离教学实际,盲目跟风,人为地拔高校本教研的规格和作用,为了追求特色,显示成果,简单地拟定一定题目立项申请,形成“人人有项目,组组有课题”的研究局面,而这些问题有很多都是脱离学校教学实际的,也并不是教师所关注、研究能力所及的,而教师真正关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却反而被忽视了。因而,这样的校本教研成了一种形式,教研目的大而空,不仅不能满足教师的实际需要,也远远背离了校本教研的应有之意。
1.2误区二:选题空泛,缺乏针对性
校本教研要立足于解决问题,要以学校发展和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校本教研研究的问题,应该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典型性和相对复杂性等特点。某些校本教研的选题,缺乏针对性,研讨之后,无法解决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在研讨时,备课组长可能提出一些问题,但往往主要是改进教学的建议,问题分散、零星、肤浅,这与校本教研的问题有根本性区别。为此,建议学校开展公开课活动时务必确定具体研究主题,最好每次集中在一个主题。如果每次教研活动侧重在一个研究主题,能增强研究的针对性,避免盲目性,研究就容易开展,也能靠近大多数教师的最近发展区,研究的成效就比较明显,就能切实解决学科组普遍存在的问题。
1.3误区三:行政主导,缺乏教师主动参与
没有教师的主动参与,就不可能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研。一些教师往往因行政命令而不得不参加教研活动。另外,为了节省活动时间,各学校通常指定一些备课组长参与发言,其他教师则没有发言机会,只能旁听,致使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无法完整地挖掘出来,研讨不免“挂一漏万”。
2.把握校本教研特征
2.1教师是研究的主题
教师在研究中已不再是被培训者和被研究者。教师通过研究和行动,反思行动经验,丰富教师的行动策略,自主经营课堂,改进教学,提高行动效果,进行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2.2研究的实践性
行动研究不是在书斋里进行的,不是单纯地收集整理资料,而是从实践需要出发,在教育现场情景中去发现,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在教育情境中,处于最有利的研究位置,是问题的第一个遇到者和解决者,拥有最多的研究机会。
2.3研究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相关性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校本教研浅析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