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市场化的前置条件
农村市场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环节(习近平,1999)。目前,农村市场化并未完全建立,体系依旧不完善,机制不健全,农产品流通受阻,市场信息闭塞。而农民个人而言,适应以家庭为单位的承包责任制,对集中机械化大生产并未适应,认为个人干不了大事,能够将自己所生产的农产品卖出去就不错了。同时,城市的快速市场化,打破了过去人为划分的城乡界限,城乡人口存量自由流动,导致劳动年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流动,由经济落后的地区向沿海或北上广等发达地区流动,文化建设的地位也因此凸显,因为市场化水平的提升对应着人口文化素质的提升。
促进农村市场化建设,迫切需要构建农村文化。一是只有采用文化引领,才能转变基层干部和农民的思维方式,提高农村群众对农村市场化建设必然要求和紧迫性的认识。学习、传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知识,使之深刻认识市场作用。缩小和弥补农村市场的滞后性,在农村改革和发展中,把农村资源转变为生产要素优势,输出农产品。二是文化的传播,必然带来信息的传递,信息流的完善。只有促进文化的繁荣与交流,才能完善农产品流通的信息体系。形成以农村独特个性文化为核心,多项信息互联的信息交换枢纽。避免出现因市场供求信息不完善而导致的盲目生产。三是用文化凝聚组织共识,提高组织化程度,引导村民进入市场。以地域文化的共通性将分散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户组织起来,不仅有利于克服家庭经营的狭隘性,避免某些农民的掠夺性经营方式,还能降低进入市场所需的成本,综合协调农产品种植结构和发展模式,抵御外部风险。
二、农村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究其本质,是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解决农民日夜增长的文化需求;全面提升人口素质,促进生产力提高,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1.促进人口素质提升
人口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地区乃至于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更影响和决定着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马克思指出,个人能力的发展史生产力发展的基石,生产力的核心是人的素质。作为农业大国,农村人口达9亿之多,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这是我国当代的国情,也是严峻的挑战。从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有效且高效的促进农村人口素质的提升,提高人口整体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一是改变长期以来对农村地区教育重视不足的现状,增加教育投入,破除农村教育发展的制度限制,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合理的配置和利用资源,把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统筹协调管理。二是随着文化建设的脚步,破除封建迷信等不良习俗,促进交流改变长久以来养成的小农思想,纠正宿命论的自我麻痹和自我解脱等错误心态。
2.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不能单纯的局限在破解“二元经济结构”,片面的考量就业率、城镇人口比例,而是应该把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纳入社会发展之中通盘谋划。以经济和社会的共同一体化为目标,同步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和生态环境建设。
唯有在文化上达到统筹,才能实现真正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一方面要统筹推进城乡之间的资源整合。转变观念,重视和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与城市协调联动,激发大型城市文化设施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促进公共服务和公共文化的延伸、传递,促进文化资源在城乡间均衡配置,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从内部处罚,应地制宜,结合项目工程,深化体制改革,突出自有活力。
3.加快农村市场化融合
发挥市场化在农村发展和改革、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需要用文化来驱动。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加快农村市场化融合的内核,其目的是要加快农村改革和发展,其实质是要开创一条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共享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
199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公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撰文指出,农村市场化是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当前,对外开放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与整个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关系都更加密切。文章也提出,由于市场经济“双刃剑”的消极因素,使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可见,把农村文化置于引领农村群众转变观念和塑造价值观的层面时,其对社会发展、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育期刊网 http://www.jyqkw.com
参考文献
[1]余靖.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J].新闻世界,2009(11).
[2]崔海兴,郑风田“. 三农”视角下的农村文化建设:问题与出路[J].现代农业科学,2009(02).
[3]何兰萍.论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难点与重点[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02).
[4]傅安平.农村不同社会阶层的文化建设探析[J].农业考古,2007(03).
[5]杨芷清.科学把握农村文化“两大一新”主动权[J].中国发展观察,2009(08).
[6]郑霞.浅析农村文化市场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10(16).
[7]陈伟.中国农村文化产业SWOT分析与对策[D].湖南大学,2008.
【基金项目】本文是乐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农村文化建设研究》(SKLC201460)的阶段性成果
(杜寿松单位:四川省犍为县舞雩乡人民政府;何睿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任务(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