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几千年,做为一种拥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其主流是积极的。但不可否认,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与糟粕并存。其中也不乏专制主义、君贵民贱、人治高于法治等腐朽落后的思想,这些对于领导干部的价值观塑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我们要运用传统文化培育领导干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以科学的价值观为指导,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加以批判的继承。在传统文化学习内容的选择上,要选择那些积极进步,在今天对我们仍有指导意义,并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要求相结合的内容。
2.增强领导干部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目前,很多领导干部不愿意学习,更反对学习传统文化,认为传统文化是过时的,没有学习的必要。习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提到:“各种文史知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领导干部也要学习,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珍贵的文化资源,它不仅在特定的时代发挥重要作用,在当今时代,其对领导干部的思想品质、道德修养等都有不可忽视的教化作用。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智慧和经验,通过研读古代优秀传统文化书籍,领导干部不仅可以吸收前人的经验,还有助于加强个人修养和人格锤炼,增强道德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执政观,在无形中能够将正能量传递给身边的同事、家人和群众。为此,第一,我们有必要鼓励领导干部多学习传统文化,多读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第二,将传统文化纳入领导干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训体系,构建完善的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体系,对广大领导干部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培训。第三,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党校、行政学院等在提高领导干部传统文化素养中的主渠道作用。
3.发挥组织文化的熏陶作用
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靠简单的说教很难取得好的效果,还需要良好的组织文化的熏陶和感染。文化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组织文化也体现在物质、精神和制度三个层面。从物质文化建设角度,组织可以结合地域传统文化对单位环境建设进行总体规划,一砖一瓦、一树一木都可以成为传播传统文化的工具。比如在单位文化墙、展板、文化宣传栏等文化传播平台上展示古代诗词的优秀作品以及《论语》、《道德经》、《三字经》、等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经典作品;在走廊、墙壁等张贴传统文化名言警句,宣传传统文化知识等。从制度文化角度,可以吸收传统文化中有关管理和教育的优秀思想,建立健全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在制度建设中要注重领导干部的思想品德修养,比如古人的“慎独”思想,也就是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够严以律己,不做任何违反道德信念、做人原则的事情,这些思想对于提升领导干部的道德情操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从精神文化角度,精神文化是组织文化的精华,是组织文化中最具凝聚力、向心力和生命力的。在精神文化建设中要吸收传统文化的养分,增强精神文化的底蕴。
需要指出的是,提升领导干部的传统文化素养并不意味着丢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是处于指导地位的,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在中国,丢掉马克思主义就要亡党亡国;而文化是民族的基因,中华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丢掉传统文化就丢了根,失了魂。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应当读三个方面的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做好领导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书籍;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因此,无论是中华传统文化还是马克思主义对于领导干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极强的借鉴意义。
【基金项目】2013 年度辽宁省教育厅十二五规划课题“大学生公民道德现状及建设研究”(JG13DB295)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英语论文基于传统文化的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